“我們黨實現了第一個百年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昔日,共產黨人在滿目瘡痍中建立起一個嶄新中國;今天,共產黨人又手捧優異答卷,昂首闊步,從容自信地接受時代與人民的檢閱。作為即將接受檢閱的“生力軍”,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路上,要時刻凝視黨旗,站穩軍姿,昂首邁上新征程。 凝視黨旗飄搖的方向,行軍路線不偏移。“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無論是革命、改革還是發展、建設,路線都是最根本的。近代中國,無數次仁人志士嘗試各種路線以求救亡圖存,卻均以失敗收場。惟有中國共產黨突破性地開創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不僅讓中華民族免受屈辱,更將中國從一窮二白帶向國富民強,以實干實績贏得了歷史和人民。以史鑒今,要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百年目標,就必然要繼續堅持黨的路線,追隨黨的旗幟,矢志不渝跟黨走。 跟緊先鋒前進的步伐,節奏協調不掉隊。新的征程伴隨新的形勢,新的變局蘊含新的危機。面對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深奧課題,不提升工作能力、不改進工作方法,處理新問題時只會左支右絀、捉襟見肘。走在時代前列的29名“七一勛章”獲得者身上,正有新格局的應對之道。把黨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小巷總理”的林丹;勤學苦練、大膽創新,在平凡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業績的黃寶妹;痕檢“神探”,60余年刑偵生涯屢立奇功的崔道植。他們錘煉技能,厚植本領,向他們學習,與時代共振,難題必將迎刃而解。 依循標兵行止的章法,作風嚴肅不散漫。從不惜己身的浴血革命到篳路藍縷的艱苦創業,從破釜沉舟的忍痛改革再到日新月異的迅猛發展,共產黨人時刻注重作風建設。一代代共產黨人將重重險阻破除消解,又將優良作風傳承下來。身為新一代的“生力軍”,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將黨的事業扛在肩上,就要立志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實傳人。在新征程路上,面對難關和挑戰,必須昂揚斗志、煥發精神,把黨的優良作風化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行動坐標和根本遵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