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我們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連日來,江蘇省委省政府多次召開學習報告會,專題學習中國共產黨在江蘇的奮斗史。黨史學習教育中,江蘇省深度挖掘紅色資源,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學習活動,砥礪初心使命,賡續紅色血脈。 江蘇一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黨史,既是固根涵源的營養液、攬鏡自照的清醒劑,更是鑒往知來的航標燈。對于共產黨員而言,是應該掌握的“必修課”,也是前行方向的“指路燈”,要時刻將黨史學習放在重要位置,不斷在學習和工作中錘煉自身黨性修養,并從中汲取更多積極力量。 讀百年黨史,汲取創新之智。通過認真學習黨史,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找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思想密碼,從黨史中感悟思想偉力、汲取奮斗之力,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辦好當下的事、走好前行的路。我所負責的扶貧工作,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的脫貧攻堅斗爭。這場斗爭鍛造形成了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也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機制辦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承上啟下、相輔相成。通過梳理脫貧攻堅工作方法,科學借鑒,有效運用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來,就能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讀百年黨史,激發奮斗之力。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上,從來不缺少奮進力量。從革命年代里打響的一場場艱苦卓絕的戰役,到后面作出的改革開放偉大抉擇,再到如今的脫貧攻堅、抗擊疫情、鄉村振興,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著昂揚斗志,帶領黨員群眾積極向上,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接續奮斗。一段段催人奮進的黨史,值得每一名共產黨員學習,通過不斷學習,不斷汲取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中的這些奮進力量,運用到日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精準扶貧工作政策性強,工作量大,必須細心認真,尤其是“一戶一策”,每天都有變化,需要時時核對更新。走訪群眾,入戶調查,了解情況……注重及時更新資料,掌握調整數據,確保手中資料與戶內情況一一對應。 讀百年黨史,厚植為民情懷。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在追悼張思德同志時發表的《為人民服務》的演講,深刻揭示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軍民關系的真諦。“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訪貧農。”這首民歌在蘇區廣為傳唱,正是我黨愛民為民的真實寫照。工作中我也常問自己,有沒有一心一意在為老百姓做事情?教育、醫療、低保、金融等與貧困群眾聯系密切的扶貧惠民政策是否都宣傳落實到位?貧困戶的現狀和難點是否已經摸排清楚?只有始終把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記在心間、扛在肩頭,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作為基本要求,才能扎扎實實干好農業農村工作。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融入鄉村振興事業中去,中華民族一定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在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中書寫更加壯麗的時代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