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歷史,緬懷英烈。清明這天,在江蘇省泰州市楊根思烈士陵園的門口,一群群小學生手捧鮮花來到了烈士雕塑前,一次次青年干部訴說的入黨誓詞縈繞耳邊……在一堂堂動員講話中,黨史學習教育“火”了起來,黨史教育課已然成為江蘇廣大黨員干部的“主流課”“熱門課”。 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中國上演的史詩級全面脫貧史已然閉幕,鄉村全面振興的藍圖正待描繪。黨史學習教育重在以學為基、學以致用,重在讓革命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黨史教育課要上好、上出質量、上出成色。 推陳出新要“入眼”,筑牢思想根基。在信息化、數字化發達的今天,黨史素材豐富全面,但黨史教育課卻“缺乏火候”,這往往并不是“用料”不足,而是不善“烹飪”。千般雕琢方為玉,萬火淬煉乃成金。上好黨史教育課一方面要“吹毛求疵”地打磨,在準確把握宏觀立意的同時,更加注重對細枝末節的考究推敲,確保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邏輯正確、銜接有序、易于理解。另一方面要“持之以恒”地打磨,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及時汲取黨的新思想、新理論、新觀點,并不斷用于豐富完善內容,讓黨史教育課在“煥新顏”中永葆生命力。 精準出擊要“入耳”,淬煉黨史精髓。黨史學習教育是在歷史與現實的貫通中踐行初心的“必修課”,是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接續奮斗的“動力源”,是在傳承與發展的統一中自我進步的“正衣鏡”。上好黨史學習教育課,內容是第一位的,精準出擊要“入眼”,確保學習內容的準確性、精準性,堅決防止黨課“失味”“變味”。堅持把黨史教育作為日常學習的重點內容,深入開展講紅色故事、讀紅色家書、演紅色情景劇等黨性教育活動,吸引黨員群眾從歷史旁觀者變為“參與者”,不斷凝聚思想共識,逐漸推動黨史教育“聲”入人心。 常態長效要“入心”,賡續精神血脈。“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愈明。”黨史教育就是要用生動接地氣的“實境課堂”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銘記黨的光輝歷史,從百年黨史“富礦”中汲取奮進的力量。常態化抓好、抓緊、抓實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勤學黨史、善學黨史,學習先烈事跡、弘揚烈士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切實將黨史滋養轉化為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的強大動力,切實促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新”更走“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