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高科:炭素裝備生產線打破國際壟斷
(記者 馬宏飛 莊磊 特約記者 吳斌 實習生 周星)7月17日上午,全國高校先進制造技術與機床研究會理事會在我市召開,來自西安交大、上海交大、東南大學等10多所高校的20多位專家教授和我市副市長林楠,齊聚我市晨光高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商討成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數控機床分會相關事宜,并對該公司研制的多種炭素加工設備及柔性自動生產線產生了濃厚興趣。 “經過考察,該生產線攻克了多項炭素材料切削加工設備制造難關,成為石墨電極與接頭、高爐炭磚與鋁用炭塊、炭電極、高溫氣冷核反應堆內構件等世界四大炭素材料高精密加工裝備制造領域的領跑者,對加速國際炭素行業技術進步、推動我國高端數控機床及功能部件制造業創新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全國高校先進制造技術與機床研究會理事長、西安交大教授梅雪松十分高興地說。 據介紹,晨光高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高效、專用、精密數控機床、組合機床及數控柔性自動加工線生產制造和軟件開發的高新技術創新型企業。2010年,被省政府批準為全省規劃布局內的重點軟件企業。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科技型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與源泉。作為一家專業從事中高檔專用數控機床、組合機床及數控自動線設計制造和軟件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如果沒有創新,將難以立足。”公司董事長陳善元告訴記者,公司創建10多年來,堅持創新驅動為第一戰略,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與國內包括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內的多家知名科研院校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協作關系,力求打造“晨光智造”。 據了解,石墨電極是鋼鐵業的重要材料,加工精度要求高。國內石墨電極行業機械加工精度差,導致石墨電極與接頭連接在通電熔煉過程中的燒損、松脫、折斷的問題長期存在。不少企業由于種種原因只能采用普通機床經過簡單改裝因陋就簡地加工,加工精度低劣,不僅不能出口,而且只能在一些小鋼爐使用。 為攻克這一技術難關,從1998年開始,陳善元帶領自己的創新團隊,通過自主研發,成功研制了數控電極螺紋梳加工機床和全數控接頭雙螺紋梳加工機床兩種新產品。其中,數控電極螺紋梳加工機床,成為國內第一個加工出符合出口要求的高精度電極螺紋的機床設備,不僅精密度大大領先國際國內同行,還將國外幾千萬元的生產線售價控制在30萬元以內,這讓晨光一下子聲名鵲起。 “更值得驕傲的是,全數控接頭雙螺紋梳加工機床,是世界上第一臺全數控接頭雙螺紋梳加工機床。”陳善元說,這一設備創造性地將數控技術、梳加工技術與先進制造工藝實施有效嫁接,其技術性能與加工精度均領先國際同類進口設備先進水平,成為同行業的標準。產品率先在成都、南通、大同等國內炭素加工生產企業獲得應用,一舉扭轉了我國中高端炭素制品設備長期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并有效地遏制了歐美等地區發達國家針對我國高檔炭素制品由完全依賴進口到實行大批量出口聯合發起的反傾銷。前不久,該產品系列累計出廠第48條生產線中的第4套出口設備,通過上海港高調出口至國際著名的大型炭素制品企業——印度CI公司,成為國內機床行業創新發展的典范。 隨著晨光公司石墨電極與接頭加工設備的發展,我國的石墨電極行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出口量也由過去的10萬噸迅速提升至60萬噸,國內生產的石墨電極產品中目前有一大半走出了國門。如今,歐美一些客戶到中國采購電極接頭時,都會提出“必須是晨光機床加工”的限制條件。 “這次研究會的召開,來了這么多國內知名高校的專家教授,將有助于深化企業與高等院校的產學研合作,共同推動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技術進步,把‘晨光’做大做強做久,在國際市場上擁有強大的話語權。”68歲的陳善元信心百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