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產品加工園區晉升省級園區
(記者 馬宏飛 特約記者 曹金春)連日來,來自蘇南、蘇北的多個縣市前來我市農產品加工園區,學習借鑒我市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引導龍頭企業集群集聚發展的成功做法。“這緣于園區上個月中旬被省農委命名為首批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市農產品加工園區管委會主任丁曉江說。 2009年3月,市委、市政府按照“加工有規模、布局有規劃、園區有名稱、組織有機構、管理有制度、運行有效益”的思路和要求,決定在新街、元竹兩鎮結合部規劃8平方公里,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園區分果蔬、糧油、畜禽三大加工區和倉儲物流、行政商務兩大服務區以及新農村建設農民集中居住區。3年來,累計投入6億元,完成了路橋、管網、污水處理、綠化、亮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園區的承載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為做大做強現代農業特色主導產業,園區積極采取多種方式,全力推進項目開發,著力打造畜禽加工、果蔬加工、糧油加工等特色產業鏈條,相繼成功招引雨潤集團、廣西參皇、江蘇三零、湖南九鼎等4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彰顯。至目前,已有20多個農業產業化企業(項目)落戶園區,總投資近40億元,形成以雨潤食品(泰興)工業園、江蘇百匯農發、泰州海菲肉雞等項目為代表的畜禽加工產業,年可屠宰、加工生豬500萬頭、家禽8000萬羽;以參皇飼料、九鼎科技等項目為代表的飼料加工產業,年可加工畜禽、水產飼料30萬噸;以宇宸面粉為代表的糧油加工產業,年可加工面粉、淀粉、米粉、掛面10萬噸;以福昌食用菌等項目為代表的果蔬種植、加工產業,年可加工食用菌、銀杏等果蔬5萬噸;以龍洋、同際木業等項目為代表的高檔家具產業,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以鑫晨科技、鴻宇物流為代表的倉儲物流產業,年倉儲周轉量可達15萬噸以上。這些項目全部達產達效后,年銷售收入可達80億元,可吸納1萬多人就業,從而實現“引來一個項目,帶來一批配套,拉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鏈式集聚效應”。園區先后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江蘇省政府命名為“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組建園區的目的,是示范帶動廣大農民跟著加工就業、增加收入。”丁曉江說,近年來,園區堅持把現代農業的產業鏈、資金鏈、組織鏈、就業鏈、效益鏈向市場拉長、向農民拉近,在吸納農民就地就業的同時,通過建立“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超市”等多種訂單農業合作模式,引導示范帶動農民學著種、跟著養、增收入。目前,園區直接或間接新增就業崗位5000多個,新增特色種植、規模養殖基地20多個,當地農民年人均增收1200多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