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開發區:特色產業打造“千億園區”
(記者 馬宏飛 特約記者 朱煒 通訊員 孫捷)10月31日上午,記者在市湯臣壓克力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投資1億元人民幣新建的壓克力阻燃型聲屏板項目已經竣工,進入試生產階段。 公司總經理湯月生介紹,該項目于去年2月份開工建設,正式投產后將形成年產1.5萬噸壓克力阻燃型聲屏板的生產規模,年可新增銷售1.5億元、利稅1000萬元以上,為開發區早日建成“千億級園區”添磚加瓦。 1~9月份,市經濟開發區完成工業總產值376億元、銷售收入338億元、利稅37.7億元,財政收入8.12億元、一般預算收入3.6億元。“以全市10%不到的土地,創造了全市50%的地區生產總值、40%左右的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0%的實際到賬外資,開發區已發展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的第一增長極、開發開放的主動力。”市委常委、副市長、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黃紅旗介紹,近年來,經濟開發區在原有產業基礎上,圍繞產業轉型升級、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全力打造主導產業突出、特色產業鮮明、優勢產業更強的產業發展格局。 經過多年的發展,經濟開發區已相繼形成氯堿、鹽化工、煤化工、化工新材料和電子化學品等特色產業鏈,產業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日益凸現。一方面,重點依托燒堿裝置發展有機氯產品,拉長接粗氯堿產業鏈。大力扶持新浦、聯成等龍頭企業,使氯產品向精細化方向發展,以龍頭型大項目培植產業,以產業鏈招引下游項目。另一方面,圍繞氯堿產業的前伸后延,做大做強醫藥農藥、染料顏料、油脂產業及電子化學品等產業板塊。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實行自主創新、采取政策引導等措施,努力向精細化工新領域方向發展。對初具規模的煤化工、鹽化工、塑膠新材料、光伏新能源等產業,進行重點研究和分析,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確定用地和產出規模,重點扶持沙桐化學、裕廊化工等企業。力爭5年內,實現區內3家企業成功上市,培育產值規模超100億元的企業2~3家、超50億元的企業3~5家。并加大對規模小、污染重、耗能高、產品檔次低的小化工企業淘汰力度,制定小化工企業分期退出計劃,全面提升化工產業發展水平。 加快發展高新產業園,是經濟開發區積極培植的新經濟增長點。該區進一步完善提升高新產業園的板塊規劃定位,整合高新產業園現有的產業和配套設施,全面推進仕寧機械、三迪摩托車、國興通風等企業的傳統制造產業和機械船舶產業向智能化、系統化發展,推進華燕集團、維娜三信等企業的輕工紡織產業由產品競爭向品牌競爭轉變。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致力招引龍頭型非化工項目,主攻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類產業,加快促進新興產業規模化。“五年后,高新產業園的產值將占區鎮經濟總量的30%以上,達到200億~300億元的規模。”黃紅旗說。 為進一步提升經濟開發區的整體形象,最大限度滿足區鎮未來發展的需要,經濟開發區扎實推進“以港興區、區港聯動”戰略,努力叫響“泰興港”品牌。把港口建設放到區鎮跨越發展的突出位置來抓,加快建設錦華石油、聯成倉儲等專業物流區,籌建化工產品交易市場,著力打造沿江現代物流基地。同時,大力發展面向生產、面向民生的服務業。目前,沙桐置業、房產開發公司等重大三產項目正按序時進度加緊實施。結合企業集中辦公區綜合樓建設,開發區對規劃面積6.06平方公里的行政商務中心區(濱江鎮新鎮區),進行高起點規劃并建設,加快形成集行政辦公、金融服務、文化娛樂、教育衛生及商業、居住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生態化服務中心,5年內建成3平方公里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