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工業園區為副中心提供強勁產業支撐
(記者 馬宏飛 顧燦 特約記者 沈小冰)8月10日上午,黃橋工業園區標準廠房內,江蘇飛躍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們正在組裝一批電動觀光車。企業負責人陳飛告訴記者,公司主要生產節能環保車輛,投資1.2億元在黃橋園區新建廠房,已于2月份開工建設。由于客戶訂單需求量大,便租用標準廠房先行投入生產,年可新增銷售5000萬元以上。 與此同時,投資2.1億元的黃橋創新園、投資2億元的聚隆電器等項目均在加快建設之中。 【工作亮點】今年以來,黃橋工業園區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領先蘇中、再創輝煌”以及“建設小城市、打造副中心”的戰略部署,突出項目開發建設,扎實推進工業化進程,取得新成效,為副中心提供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亮點之一:主要指標順利“過半” 1~6月份,園區列統工業實現現價產值23.5億元、銷售22.6億元、利稅2.5億元,分別完成市交任務的50%、51.7%、51.5%,同比分別增長17.9%、17.1%和23.2%;完成國稅開票銷售7.92億元,工商稅收入庫411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7.2%、36.6%;完成注冊協議利用外資5960萬美元,同比增長70.3%。 亮點之二:項目開發“落地生根” 園區新開工項目13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個,計劃總投資8.1億元,已完成投資1.34億元,新增注冊資本2.21億元;8個注冊1000萬元以上的入駐標房項目,計劃總投資2.4億元,并有5個標房項目竣工投產;新簽約工業型項目5個、商貿服務型企業14個。 亮點之三:基礎設施加快推進 園區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2億元,新建6幢標準廠房1.6萬平方米,完成拆遷面積6.35萬平方米,實施焦莊、勝利、致富小區安置房建設4.8萬平方米。 【下一階段措施】狠抓重點增優勢 “我們將圍繞全年目標不動搖,著力在園區建設、綜合實力、重大項目開發等各方面取得更高水平的提升。”園區管委會主任顧鵬程表示。 強化目標必成意識,對全年目標任務指標再細化,措施再優化,責任再落實,實行掛圖作戰,實施有效壓力傳遞,形成目標必成的倒逼機制。同時,對園區企業全面調查,排查新增亮點,激發內生動力,并通過制定激勵政策、搭建“企業家沙龍”平臺等有效手段,激發企業加快發展,確保全面完成和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堅持重大項目引領,打造特色產業。圍繞園區確定的新型綠色環保纖維材料、汽摩船零部件和機電產業發展方向,進一步完善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創新產業發展思路,探索推行“科研孵化平臺+行業龍頭企業+產業發展基地”的產業發展模式,著力形成園區產業發展新格局。圍繞園區產業發展定位,強化產業招商、劃區招商、以商引商,竭力放大“行業協會+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的招商模式,通過重大項目的引進落戶,帶動一批關聯企業集聚成長,構筑園區產業發展新優勢。 狠抓資源要素整合,著力破解制約園區發展的難題。通過增減掛鉤、獨立選址、項目點供等方式儲備項目建設土地指標。加快標準廠房建設,加大閑置資產盤活力度,力爭年內盤活廠房3萬平方米,回購土地100畝,解決項目“用地難”;積極組織開展“金融超市”、“銀企對接”等活動,解決企業“融資難”;收集整理企業用工信息,適時舉辦企業專場招聘會,并規范整頓行業用工秩序,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難”,確保正常生產。 突出科技創新支撐,加快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積極探索“一幢標房、一個教授專家、一個雙創人才、一個科研院所、一個行業龍頭”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加快康橋科創園、黃橋創新園的建設,著力構建創新載體,集聚科技創新能量;重點圍繞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方向,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采取負責人掛鉤聯系企業、一企一策、蹲點扶持等方式,引導紡織服裝、食品加工、電子機械等傳統產業向規模型、科技型、集約型、稅收型轉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