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經濟開發區:爭做區域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記者 張宏偉 特約記者 朱煒)“到‘十二五’期末,要在現有區域范圍內,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實現總量翻番,打造千億元園區,進入江蘇省級經濟開發區第一方陣,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副市長、市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黃紅旗說:“為確保項目的洽談簽約率、合同履約率和開工建設率,開發區建立了項目服務流程圖,實施最嚴厲的問責制、最嚴格的限時辦結制、最嚴肅的服務承諾制,促進形成簽約項目抓開工、在建項目抓進度、投產項目抓驗收的良性推進機制,確保簽約項目源源不斷、開工項目連續不斷、竣工項目陸續不斷,增強發展后勁。” 做強主導產業。充分發揮現有產業優勢,做大做強化工產業,不斷拉長做粗化工產業鏈。圍繞新浦化學苯乙烯、聯成化學聚氯乙烯等項目,著力打造橡塑深加工、化工新材料產業;圍繞沙桐化學煤焦油深加工和苯加氫項目的實施,著力打造高端材料產業;圍繞丹天化學環氧乙烷、裕廊化工丙烯酸、丹桐日化園項目的實施,著力打造表面活性劑及高性能吸水性樹脂等產業,不斷增強區域經濟綜合實力和地區工業經濟貢獻值。 提升傳統產業。鼓勵傳統企業走“起搏再生”之路,積極推進破產企業盤活重組;走“高端嫁接”之路,加強與一流企業集團的戰略合作,運用國內外先進的裝備、技術、管理、品牌提升發展傳統產品;走“強身健體”之路,大力實施傳統產業升級計劃,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品,提高產品檔次,增加高端產品,提升核心競爭力;走“資本經營”之路,積極培植上市資源,扶持企業盡快上市,努力實現低成本擴張,加快企業發展。 培育新興產業。以大唐集團IGCC多聯產項目實施為契機,加快形成以煤氣化為核心的多聯產新能源產業。以寧興機械、兆勝集團、國興通風、中船重工等企業為重點,充分挖掘企業現有優勢,加快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加快高新產業園現有產業和資源的整合,進一步完善提升園區板塊規劃定位,積極承接國外和蘇南先進產業轉移,引進龍頭型、基地型高新技術產業項目,主攻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類產業,招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工程等企業入駐,實現新能源及高端裝備制造龍頭項目成功落戶,加快促進新興產業規模化,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發展第三產業。扎實推進“以港興區、區港聯動”戰略,加快1號公用碼頭建設和錦華石油、聯成倉儲等專業物流區建設,有步驟地開發社會化物流項目,著力打造沿江現代物流基地,叫響“泰興港”品牌。主動對接主城區建設,堅持高端定位、錯位發展,實現規劃及交通對接、功能融合和統籌配套。積極打造集行政辦公、金融服務、文化娛樂、教育衛生及商業、居住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生態化商務中心,不斷滿足區鎮未來發展的需要,提升開發區整體形象。 發展循環經濟。在注重項目招引源頭把關的同時,積極引導企業進行生態化改造,加強企業間、產業間循環鏈建設,著力培育一批循環經濟示范企業。依法關閉“兩高一低”企業,全面完成節能減排各項指標,努力將開發區萬元GDP能耗降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