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農業園區:擴容增量 提質升級
2010-10-09
瀏覽次數:
大中小
今年以來,我市各地在發展高效農業園區時,既注重規模的擴張,更注重質的提升,呈現出量質并舉、協調發展的勢頭。 10月4日,在市高效農業園區東河蔬菜種植基地內,西河村村民葉余貫駕駛著深耕機械在田里來回穿梭,為蔬菜種植做好準備工作。葉余貫過去從事運輸業,今年回鄉承包了250畝農田發展蔬菜生產,目前茬口布局是150畝大棚韭菜和100畝露地大頭菜。 新街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劉根新介紹,園區過去的一條短腿就是忽視了露天蔬菜的配套種植,所以今年全鎮新增了1000多畝的露天蔬菜,主要品種以大棚韭菜、露天韭菜、金銀花等中草藥為主。 與去年同期相比,我市新增高效種植業面積速度有所放緩,但發展更趨于理性和合理化布局,種植品種也增加了不少。市高效農業園區去年秋播茬口只有十多種,今年的布局品種多達30種以上。從提高種植效益角度出發,各地加大了日光溫室大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僅新街鎮今年就新增日光溫室大棚面積兩百多畝。日光溫室大棚雖然投入大,但是能生產反季節蔬菜,種植效益較高,受到了各地種植戶的推崇。同時,今年農產品質量建設也在全面鋪開。新街鎮副鎮長吉紅霞介紹,從生產過程到流通環節,新街鎮已經實現全程監控,特別是銷售前,必須經過農產品檢測中心檢測合格,出具合格證,方可對外銷售,以保證新街蔬菜的品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