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馬上辦”贏得項目“加速度”
(通訊員 宏飛 蔣霖 元璋 記者 邱駿)9月23日,位于泰興市黃橋工業園區內的江蘇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綠色環保高性能動力鋰電池項目正式竣工投產,產品主要應用于電動汽車、數據通信、智能儲能等領域,每年可形成2億元的國稅開票銷售。 “項目于今年1月份動工建設,原計劃建設周期一年,結果提前了3個多月。”項目投資人李國忠介紹,此前他已在黃橋工業園區投資4.5億元開發通信光纜復合材料項目。“之所以再次選擇在黃橋投資,看中的就是黃橋高效、便捷的服務。項目建設過程中,企業關心的水、電、氣等配套設施園區都同步配建到位,涉及的征地拆遷、用工矛盾等,園區都及時協調解決,為企業迅速搶占市場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由于受歷史等諸多因素影響,黃橋工業基礎較為薄弱,工業化尚處于起步階段。“在新時期‘黃橋決戰’中,黃橋必須以項目的加速集聚和建設補好工業化這一課。”泰興市委常委、黃橋鎮黨委書記、黃橋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耿元進說,凡是涉及項目建設的事情,都要用足用好省政府授予的縣級管理權限,“馬上辦”、“立即辦”。像億元項目立項審批,過去到泰興市一級辦理,至少需一周時間,如今在鎮(園區)便民服務中心兩天就可辦妥。工商、規劃、建設等相關手續,在鎮(園區)便民服務中心也是同步直接辦理。 “一個項目從立項到名稱核準再到審批,只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我們是直接辦、立即辦。”黃橋鎮(園區)便民服務中心經濟發展窗口工作人員申萬榮介紹,今年以來,黃橋鎮(園區)已實施1000萬元以上項目43個,計劃總投資71.4億元,在建項目數量居泰興市各鄉鎮(園區)榜首。 為了讓投資者定下心來搞建設,黃橋工業園區組建專門的工作班子,從征地、清障到交地,包括打圍墻,都由一套班子“包辦”。對項目設計、圖審,到選擇施工隊伍,在尊重投資人意見的前提下給予“熱心幫辦”。作為主要負責人,耿元進堅持每天都要到項目施工現場看一看,查問進展情況,對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予以協調解決,并經常性組織建設、國土、水電氣等職能部門的負責同志到現場辦公,從而保障了項目的順利推進。 正是這樣的高效服務,贏得了項目建設的“加速度”。近3年,黃橋每年引進實施億元以上項目都在20個以上,其中2013年24個,2014年25個,今年已實施20個,還有6個億元以上項目將于近期開工建設。項目建設的“加速度”也帶來發展的提速。2014年,國稅開票銷售和工商稅收收入分別完成60.2億元和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2%和24%,均高于泰興全市平均增幅10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這兩個指標分別完成39.2億元和2.9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5.9%和23.6%,分別高于泰興全市平均增幅35個和7.5個百分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