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開發區:堅持“三不”招項目
(記者 張宏偉 特約記者 王飛)“全區上下要矢志不渝地將‘項目大突破、突破大項目’作為提升發展能級的重要抓手和‘靈魂工程’,但非世界500強、央企、國企、上市公司或行業巨頭、民營老大投資的項目堅決不招,不符合產業鏈方向、沒有核心技術和競爭優勢的項目堅決不招,投資強度和稅收貢獻度達不到入駐要求的項目堅決不招。”在前不久經濟開發區召開的年中工作暨項目大突破、安全生產工作會上,市委常委、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孫群的一席話引起全體與會人員的共鳴。 “最近一個項目兩期投資總額達100億元,但不是我們產業鏈上的項目,不屬于我們發展循環經濟的范疇,且在環保上有‘硬傷’、土地需求量大,這樣的項目雖然投資體量大,建成后稅收貢獻度也可以,但我們堅決不要。”孫群說,最近類似于這樣主動找上門、投資大的“誘人”項目,他婉謝了好幾個。 前不久,由一家上市公司總投資15億元,年產75000噸特種脂肪胺系列產品項目正式落戶經濟開發區。項目建成后將會成為國內特種脂肪胺領域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產業集聚區,預計可實現年銷售20億元。該項目從洽談到成功簽約僅用28天時間。 “經濟開發區內好多企業都是我們的客戶,以前公司每年都要花費幾千萬元從泰興經濟開發區企業購買化工原材料,這次我們堅定決心投資泰興,是泰興經濟開發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優良的基礎設施、完善的產業鏈以及園區全方位的對接服務深深地吸引了我們。”簽約儀式上該公司負責人如是說。 “投資15億元建設的特種脂肪胺系列產品項目28天簽約,投資60億元建設的環氧丙烷項目53天簽約,投資11億元建設的4萬噸/年C5/C9共聚加氫石油樹脂項目45天簽約……這些項目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度高、帶動能力強,符合我們的產業定位和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將為推動經濟開發區集聚集約和轉型發展發揮積極作用。這樣的項目我們求之不得。”孫群說,隨著園區各項功能的配套完善和多種產業鏈的加快集聚發展,過去兩年才能談妥的項目現在最多兩個月,有的甚至主動找上門等簽約。今年以來,全區共實施億元以上在建重大項目36個,總投資180.2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1個。 泰興經濟開發區是全省沿江地區重點發展的15個園區和全國最早的專業精細化工園區之一,經過20多年的培育和發展,已形成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油脂類食品加工、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鏈明晰的產業集群,現有世界500強企業12家,呈現出“規模企業集聚、優勢產品集中、主導產業集群”的良性發展格局,連續三年躋身“全國化工園區20強”,2014年位次前移至第8位。 為沖刺“千億級”、爭創“國字號”和謀篇“十三五”奠定堅實基礎,孫群說,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開發區將放大首席招商顧問品牌效應,多渠道開展“順藤摸瓜”式境內外定向精準招商,在法國蘇伊士總投資6000萬美元的液廢處置、天馬化工總投資11億元的C5/C9石油樹脂、兩家上市公司投資20億元的醇醚一體化產業園和15億元的特種脂肪胺項目成功落戶的基礎上,確保新浦化學總投資45億元的輕烴一體化、某上市公司總投資10億元的芯片基板項目近期簽約,力促世界500強美國艾仕得、德國安美特和全球頂級油墨生產商德國盛威科等3個外資項目年內簽約。營造“三最”環境強服務,踐行“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真抓實干、干就干成”的作風,營造程序最簡、審批最快、效能最高的政務環境,力求在“項目集中審批辦公室”內實現“一步式”審批注冊到位,積極推進總投資60億元的環氧丙烷及下游一體化、總投資36億元的濟川兒科新藥和總投資10億元的國家戰略儲備庫等16個億元以上項目下半年開工,確保新開工1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6個,超額完成市交任務。嚴格“三個一線”標準快建設,強勢推進總投入30億元的博特新材料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對批而不動、開而不建或進度放緩項目,堅持實時監控、跟蹤督辦,確保工作在一線指揮、問題在一線解決、成效在一線檢驗,力促金燕化學、梅蘭新材料等14個億元以上項目年內竣工達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