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組織成長型企業赴浙江考察學習系列報道之三:自主創新,構筑競爭優勢
2015-09-03
瀏覽次數:
大中小
【浙江經驗】夢想是激勵人們奮發前行的精神動力,波瀾壯闊的“中國夢”背后,是每個家庭“衣食住行”的生活品質。在中國高端廚電專家與領導者方太集團的創新史冊里,我們可以看到清晰的脈絡:流線設計讓中國廚電產品脫下“中山裝”、煙灶聯動讓國人首次感受智能魔力、大風量讓廚房變得更干凈、“歐式外觀中國芯”的出現宣告步入中國創造時代、方太全新一代風魔方讓廚房既干凈又安靜……
“為了中國家庭的現代廚房夢,方太選擇了專注高端,選擇了自主創新。”方太集團負責人介紹,作為中國高端廚電的領導品牌,方太堅持每年將5%的銷售收入持續用于研發,擁有包含廚房電器領域頂尖專家在內的200余人的研發人才團隊。早在2008年10月,方太企業技術中心就被認定為“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這是中國廚電行業首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目前,方太集團已獲授權專利537項,其中發明專利78項,行業內排名遙遙領先。”
家用電器、紡織服裝、汽車配件、金屬制品、文教文具等傳統產業是寧波經濟的“老家底”,鍛造創新“高地”,離不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
近年來,以新型面料“漢麻”為原料制作的服裝服飾、家紡產品,在寧波、上海、北京等地的雅戈爾專賣店里,受到時尚一族的追捧。而“漢麻”正是雅戈爾攜手科研單位,歷時4年,投資近3億元,成功對大麻進行改良脫毒并提煉出的新型綠色纖維。在“漢麻”新面料的基礎上,這些年,通過與國內外20多個紡織科研機構的合作,雅戈爾已成功開發全亞麻柔軟免燙面料等附加值較高的17項國家火炬和重點新產品項目,獲得國家專利10多項,還有30多項專利處于申請階段。
“雅戈爾”只是寧波傳統產業“老樹開新花”的一朵,更多的傳統產業企業在創新發展中獲得了脫胎換骨的轉變,依靠創新就地升級,煥發新的活力。
一直以來,得力集團都致力于專業化道路上的多元化,先做精,再做大,以每天研發一個新品的速度完成辦公一體化。折不斷的尺子、電動的削筆器……得力集團所研發的產品一次又一次令文具業大開眼界。擁有80余人的一流研發團隊,得力集團每年投入銷售額的8%用于研發。集團在上海成立專門進行產品造型和功能開發的研發中心,在韓國成立專攻顏色、圖案等外觀設計的研發中心。
企業直面市場,身處創新一線,是創新發展的主體力量。我市的很多企業經過多年經營,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具備了發展壯大的條件,但缺乏永不滿足、勇攀新高的膽識和氣魄。
【領導聲音】市委副書記孫云:正是得益于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這些企業才能積極應對各種風險和危機的沖擊,長盛不衰,越做越強。從我市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企業缺少打開科研院所高端人才庫的“鑰匙”,在人才引進方面缺少通道,制約了企業的發展進程。我們要走出去,在行業中尋找精英,向同行學習;引進來,在高校里尋找成果,向科研要生產力。同時,要明確發展方向,毫不動搖地將企業由傳統制造業推向高端裝備制造業、智能制造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堅定不移地加快轉型步伐。
【考察感悟】金泰堡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孔偉:市場競爭中,不進則退。我們置身于傳統機械制造行業,只有敏銳把握市場變幻,不斷開拓創新,才能在傳統行業中贏得一席之地。我們將從自身的設備調整上做文章,從技術人員、質量控制人員的升級方面來考慮,通過不斷創新,不斷開拓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從而把我們的產品在行業里做到龍頭。
友誠數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勇:這次考察學習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方太集團,它有個專利墻。專利是企業進入市場的保障,有了專利就可以保護我們的產品、保護我們的市場。
市科技局局長李飛:我們將認真謀劃好“十三五”科技創新的全局;著力培育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推進萬眾創新行動;集聚創新資源,通過產學研合作更好地服務廣大企業;推進平臺建設,創新方式方法,為企業提供科技支撐;精心構筑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積極培育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全面推進規上企業專利消零行動,年內力爭專利申請率超過90%。
【記者感言】一個企業要始終充滿活力,永遠持續發展,競爭的焦點在自主創新。從浙江的這些企業中我們可以看到,企業完全有潛力、有能力搞好自主創新,企業自主創新大有可為,關鍵是看有沒有勇氣和魄力選擇自主創新、舍不舍得下大本錢以及能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新路徑。自主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可以優化企業產品結構,使發展更有后勁,讓“老產業”重新煥發青春,自主創新更能減少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不得不承認,處在成長階段的中小企業,創新面臨著缺乏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諸多困難。但正因其難,才更顯創新之急。未來,技術創新無疑將在企業創立、發展、壯大中起到更加核心和關鍵的作用。也正因此,中小企業應以前所未有的緊迫感,摒棄對舊有發展模式的路徑依賴,更加積極地擁抱創新。(記者 蔣凱 通訊員 季華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