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坤玻璃產品提檔 融入大城市建筑商圈
(記者 張倫 特約記者 陳旭霞)近日,江蘇福坤玻璃迎來一批重量級客人,來自世界500強海爾集團的部分領導前來考察,并就雙方合作冰箱專用玻璃相關事宜進行洽談。 福坤玻璃是一家致力于玻璃研發深加工、工程安裝的玻璃綜合性企業。近年來,隨著與科技的親密“接觸”,企業產品提檔升級的捷報頻傳,進入國內一線大城市商圈。 “我們的發展可以形象地由兩條曲線來演繹:普通產品占比逐年遞減,2012年占80%,2013年占50%,2014年不足20%;客戶群體過去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小城市,現在主要在上海、南京等一、二線大城市,客戶群體逐年優化。”談及企業的變化,總經理洪愛萍闡述得言簡意賅。 Low-E玻璃幕墻起到“冬暖夏涼”效果 在企業產品展覽室,記者見到許多玻璃,像里面裝有百葉窗的內置百葉窗玻璃、顏色豐富多彩的彩釉玻璃、能控制室內外熱量交換的Low-E玻璃、不易自爆的均質鋼化玻璃……琳瑯滿目,令人大開眼界。 過去,福坤玻璃主要為一些品牌玻璃貼牌,生產一些普通玻璃。意識到“老步子”、“老產品”、“老做法”的弊端后,企業主動與上海交大、華東師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先后投入數千萬元,引進全自動中空生產線、蘭迪雙室對流鋼化爐、意大利進口保特羅切割機等先進設備,開發出眾多新品,產品結構得以極大優化。 Low-E玻璃在國外已大面積使用,如今在國內剛剛興起,市場前景廣闊。由于生產工藝復雜、科技含量較高,目前,能生產該產品的大都是南玻等國內大型企業,小企業涉足的難度較大。近年來,福坤通過不斷的技術攻關,成為眾多小企業中的幸運兒。 “這種玻璃既能反射部分太陽能輻射,又能降低室內外熱輻射能量的傳遞,從而形成一堵隔離輻射能的墻,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具有優異的隔熱、保溫性能。另外還能有效過濾對人體有害的紫外線,廣泛應用于城市寫字樓、商住樓等建筑幕墻。”在一款Low-E玻璃前,洪愛萍介紹。該產品由三層鋼化玻璃組成,厚度達10厘米左右,每層玻璃之間均鍍上含有銀層的膜系,玻璃內外溫差在15℃左右,單片價格達數千元。 盡管目前國內整個建筑市場增速放緩,但受節能政策指引及大城市高層建筑數量的增多,Low-E玻璃仍供不應求,成為企業的主打產品,成功應用于上海浦發銀行總部大樓、南京金陵建工大廈等高樓。 成為蘇中唯一入圍上海建筑行業的玻璃企業 今年5月12日,企業在上海浦東新區德州路成立辦事處,吹響了全面融入上海建筑市場的號角。辦事處的成立,將為福坤更快更好打開上海市場提供便利,也為今后在其他一線城市實施戰略擴張起到較好的示范作用。 “過去因為我們產品檔次上不去,只能進入三四線中小城市市場。如今,隨著實力的提升,我們迅速調高目標定位,主攻國內一二線大城市。”洪愛萍稱,為解決大城市高樓幕墻難清洗的問題,今年上半年企業研發出一款行業領先的自潔玻璃,目前已上報了發明專利。“這種玻璃需要經過鋼化處理,再放置藥水浸泡,再噴涂一層膜,生產工藝相當復雜,產品附加值很高。” 大城市因為高層建筑玻璃幕墻使用廣泛,近年來不時引發鋼化玻璃高空自爆墜落傷人的事故,由此帶來公眾對玻璃幕墻安全問題的關注。“鋼化玻璃自爆原因是玻璃制造過程中混入硫與鎳雜質,在高溫下生成硫化鎳。硫化鎳在使用過程中,伴隨約4%的體積膨脹引起鋼化玻璃自爆。”洪愛萍解釋玻璃傷人的真相。為此,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改進生產工藝,生產出安全可靠的均質鋼化玻璃。“我們使用的均質爐采用對流方式加熱,令熱空氣流平行于玻璃表面并通暢流通于每片玻璃之間,出爐的玻璃不再自爆,從而有效保證玻璃幕墻的使用安全。” 據了解,最近企業已獲得上海建筑行業協會認可,成為蘇中地區唯一入圍的玻璃制造企業。 進軍高附加值家用電器玻璃領域 在大城市站穩腳跟的同時,企業還不斷延伸產品產業鏈,由建筑行業向更高附加值的家用電器特種玻璃領域進軍。 年初,獲悉海爾集團正在四處“海選”出口冰箱玻璃制造商后,洪愛萍立即趕赴青島,向海爾相關負責人“毛遂自薦”。海爾對該種玻璃要求苛刻,不僅要外形美觀,還要安全可靠,更要保溫節能。 “冰箱上使用的玻璃要求很高,有的外形是曲面,有的內部還要安裝顯示器,質量首先要保證。其次,冰箱要求節能,使用的玻璃必須具備保溫效果。”于是,企業迅速開展科研攻關,新進機械設備,改進生產工藝,加強現場管理,歷時半年研發出符合要求的玻璃產品。經測試證明,該玻璃節能50%左右,領先于國內其他同類產品。“像一般的普通玻璃每平方米不過100多元,這款玻璃每平方米達2000多元。” 目前,福坤已與海爾達成了意向性合作協議,最終簽約后可新增產值2000萬元,并成為企業日后進軍家用電器領域的“試金石”。 付出終有回報。上半年,企業完成產值4000多萬元,全年預計可破億元,幾乎是去年的兩倍。 【記者感言】多年的臥薪嘗膽,長期的科技研發,讓這樣一個成立不足10年的企業贏得了市場主動權。過去,企業是貼牌生產,看別人臉色吃飯;如今,企業主動“挑單子”,不給預付款的堅決不做,小城市的訂單盡量不做。采訪中,洪愛萍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大城市的一單頂過去的十單”。這樣的底氣來自何處,來源于企業捕抓市場發展的敏銳,來源于科技人才的智慧結晶,來源于產品更迭的層出不窮。這也告訴我們,如果企業不能引領市場,那就主動適應市場。如果不能適應市場,那就只能在夾縫中生存,甚至被社會淘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