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加工園區工業經濟實現“雙過半”
(記者 張武平)今年以來,農產品加工園區按照“項目突破年”工作要求,狠抓落實,穩步推進,主要工業經濟指標順利實現“雙過半”。 7月4日上午,從早上9點到10點,百匯農發交易顯示屏顯示:生豬掛牌總量2026頭,成交總量140頭,成交總額為176400元。該交易平臺是百匯農發與重慶交易所合作,在華東六省一市打造的生豬專業性交易平臺,目前處于試運行階段。 江蘇百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白開榮介紹,開展生豬電商交易,最大的優點是降低了交易成本,讓養殖戶和屠宰企業直接在線上進行交易,讓養殖和屠宰企業共同受益。 今年,百匯農發確定了“一體兩翼”發展模式,“一體”就是圍繞工廠做市場,把全市原有的食品站作為公司的配供站;“兩翼”就是一方面與江蘇牧院開展產學研合作,開發生豬高端產品,打造“姜曲海”名片;另一方面,建立國家生豬市場交易中心。今年上半年,公司保持了快速發展態勢,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 今年以來,農產品園區以“項目大突破”作為園區發展的第一要事,充分挖掘園區產業特點和發展潛能,推進企業做大做強、有水快流。上半年,農產品園區國稅開票1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53.57%;利稅2.34億元,占年度計劃的53.18%;工商稅收2500萬元,占年度計劃的62.5%,各項主要指標均超額完成市交目標任務。 市農產品加工園區管委會主任丁曉江告訴記者,通過壯大企業規模,園區經濟實力全面提升。助推百匯農發發展了生豬交易電子平臺,扶持菇本堂生物、龍洋木業擴大生產規模,引導參皇飼料、九鼎飼料等企業與上市公司合作重組。同時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已申報1家泰州市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 與此同時,農產品加工園區還采取領導包掛、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報,建立目標倒逼機制等有效措施,大力營造新的招商攻勢,上半年竣工投產項目1個,在建億元以上項目5個,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5個,其中3個已開工建設;今后將力促龍洋木業三期、中興不銹鋼、永盛氟塑新材料等5個重大在建項目年內全部竣工投產,真正形成一批具有較大產出能力、較強增長潛力和較高附加值的龍頭企業,為園區跨越發展夯實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