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工業國稅開票銷售超千億
(記者 張倫 通訊員 蔣振 季華成)在經濟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新形勢下,我市工業經濟始終保持“堅挺”發展態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市工業國稅開票銷售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002億元,同比增長22.1%,總量和增幅均領跑泰州。 1月29日上午,興業銀行在我市設立分行。近期,民生銀行泰興支行也將開業。屆時全市包括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將超過20家。 “近年來,泰興堅持項目領跑,全市經濟總量不斷增大,發展后勁持續增強,這是我們選擇在這里落戶的原因。”興業銀行南京分行副行長朱士明說。 項目撬動,區域經濟優化提升 “項目建設是加快發展的動力所在,更是撬動區域經濟優化提升的支點。”市委書記孫耀燦認為,宏觀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區域競爭激烈,泰興必須始終堅持“項目為王”,全力推動項目開工建設,才能積蓄更大的發展后勁,實現“全面領先蘇中、加快融入蘇南”的目標。 去年,我市將全年定為“項目建設推進年”。全市上下高度重視項目實施情況,年初,我市專門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工業重大項目建設的實施意見》,對工業重大項目的開工、竣工投產實行動態跟蹤,并將項目建設情況與各園區、鄉鎮(街道)年度考核掛鉤。同時,從上到下建立了覆蓋項目簽約、融資、報批、開工、建設的全程跟進服務機制,促進項目早簽約、早開工、早投產、早達效。 據統計,去年全市實施億元以上工業項目83個,總投資305.8億元,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20個,總投資195.55億元,億元以上竣工項目29個。裕廊化工丙烯酸三期、中迪高端空冷節能設備、科興電器電子式互感器等項目陸續投產,為我市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園區挑大梁,千億份額占到95% 在2014年工業國稅開票“千億”大盤份額中,以經濟開發區為首的園區經濟當仁不讓地挑起大梁,占據95%以上的份額,全年國稅開票銷售達950億元,同比增幅超過24%。 市經信委主任張河說,經過多年經營,特色鮮明、產業集中的“一區五園”儼然已經成為推動全市經濟快速發展的主陣地。 去年,我市以經濟開發區、虹橋工業園、城區工業園為依托提出了新一輪“渡江戰役”。在沿江一體化政策的推動下,經濟開發區循環經濟效應不斷放大,新浦、裕廊等紛紛增資擴產,去年工業國稅開票銷售突破600億元,同比增幅30.6%。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攻方向的虹橋工業園區也迎來收獲期,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8個,完成工業國稅開票銷售190億元,同比增幅33.8%。 城東高新區、黃橋工業園區以及農產品加工園區也迎頭趕上,其中黃橋工業園充分借助與江陰高新區實行“南北合作共建”的東風,目前吸引和促成惠爾信科技、九天光電、鑫恒泰電器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農產品加工園區則提前一個月完成全年國稅開票銷售目標任務。 加快轉型,淘汰壓縮落后產能 “面對外需減弱、成本上升等多重困難,泰興唯有加大加快轉型步伐,才能有效突破各類發展掣肘。”孫耀燦說。 去年初,我市不僅制定實施產業升級計劃,還研究出臺工業企業獎勵意見,加大培大扶強力度,重新確定了60家重點骨干企業,作為重點培育扶持對象,穩步推進戰略性重組,成功推動裕廊化學與世界500強法國阿科瑪公司股權轉讓,交易額近40億元;推進森萱醫藥化工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成功掛牌并公開轉讓、江蘇黑松林粘合劑廠有限公司在江蘇省股權交易中心成功掛牌上市、維娜三信時裝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E板”正式掛牌。不斷加大技術創新力度,通過“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等活動,為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去年,在高層次人才的幫帶下,南極機械、兆勝集團分別開發出“壓載水管理系統”和“船用特種通風機”,產品先后被認定為省重大裝備首臺套產品。據統計,去年,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70多億元,增長22%,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42%。 我市還加大了淘汰落后產能的步伐,去年先后淘汰用能設備248臺(套),淘汰落后電鍍產能0.96萬噸、多晶硅2萬噸、鑄造產能1.2萬噸,壓縮船舶過剩產能40萬載重噸。實施節能技改項目34個,總投資5.71億元,節約標煤3.96萬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