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冰 通訊員 朱軍)雖然臨近年底,但江蘇泰來減速機生產車間內仍一片繁忙, 工人正在生產樁機動力頭減速機。因為市場需求量比較大,企業每天都處于滿負荷工作狀態。
據了解,樁基工程中,傳統的動力頭減速機只能適應一般的地質條件,而遇到復雜的地質條件往往動力不足,即使勉強施工,常常會出現電機被燒或傳動部件斷裂的情況。而泰來減速機自主研發的這款新型產品,當中包含的專利就有3項,能夠適應復雜惡劣自然環境下的快速機械打樁,目前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50%。該公司副總經理錢亞彬介紹,這種新產品具有噪聲小、結構比較緊湊的特點,而且可靠性比較好,克服了過去老是在施工過程當中容易損壞、影響工期等不足,現在已經成為樁工機械行業熱門設備,全年生產訂單已經達到3000多萬元。
在減速機行業干過10多年銷售,對整個減速機行業的情況比較熟悉,該公司總經理張吉林知道客戶最需要的是什么。2006年1月底,張吉林決心自己創業。工廠還在建設期間, 就與行業內的技術專家進行溝通,幾個人當即爽快地成為了“泰來”的一分子。雖然公司還在籌建階段,就組建了管理團隊,并組織技術人員與科研單位掛鉤,向設計部門推薦公司產品,詳細了解設計單位的產品個性化需求,再與本公司產品相結合,與科研設計單位一起為客戶提供量身訂制的最佳傳動方案,盡可能減少客戶使用中的麻煩,從設計源頭搶占市場先機。另一方面,公司組織技術人員主動深入到大型配套單位,積極參加項目招標合同,與客戶單位的設計部門、使用部門進行交流,用一套套新穎的技術方案打動客戶。多少個日夜, 大家一起披星戴月奔波大江南北,最后贏得訂單紛至沓來。
“2008年1月底,我了解到甘肅一位老專家發表了一篇關于大功率直交軸產品制造工藝的論文,不禁心中一動。當時已是臘月二十四,甘肅早已是冰天雪地,但我當天下午就踏上列車,去見這位老專家。”張吉林說,為讓老專家答應到泰興工作,他從 2 月到 5 月, 每個月都跑一次甘肅,向老專家討教相關設備采購及生產準備等方面的事情。5月份張吉林第5次到甘肅,老專家看了為他準備的公司運行發展的資料后,終于被這個執著的年輕人感動了:“年輕人能有這種精神,新產品肯定能成功,我要到泰興去,和大家一起干!”8月中旬, 在張吉林的陪同下,老專家終于來到泰來公司主持大功率直交軸減速機新產品開發。
人才的相繼引進,帶動了企業的科技創新。隨著傳統減速機行業競爭的加劇,企業確定了差異化競爭的發展路線,先后研制生產出礦用機械、太陽能追熱器、橡塑機械配套設備等新品。這些產品的推出,讓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錯位發展,并站穩了腳跟。
“發現質量問題是水平,解決質量問題是能力,反映質量問題是成績,掩蓋質量問題是失職”。這四句話概括了泰來人對待質量的態度。“一個企業離開質量信譽,就無法獲得健康快速發展的持續動力。為此,我們企業上下十分重視質量保障,即使是我,一有時間就會下車間,檢查工藝執行情況,甚至還會參與產品裝配,以了解零部件過程質量控制水平。”張吉林表示,一旦發現零部件加工不符合圖紙要求,他會毫不留情地追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采取哪些措施可杜絕再次出現類似現象,不合格工件決不允許流入下道工序。
為了讓所有員工樹立“精品意識”,企業生產車間每天召開晨會,公布上個班次出現的不足,分析缺陷形成的原因,應如何改進才能避免出現缺陷,對事不對人,用典型事例現場啟發,培訓提高員工的操作技能,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同時,不斷教育職工以“質量第一、 用戶第一、服務第一、信譽第一”為宗旨,通過黑板報、學習班等多種多樣的質量教育活動, 全面推行監督和管理。
經歷了幾年的市場摔打,泰來減速機先后投巨資引進先進設備、先進生產工藝和先進管理模式,按照ISO9001標準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通過各種途徑對員工進行生產工藝、質量控制、設備維修、安全監督等方面的培訓,從軟件上保證了“泰來”產品質量的優良。“市場是海,質量是船,品牌是帆”,泰來人正是深刻領悟了“市場、質量、品牌”三者之間的辨證關系,所以,即使在生產滿負荷運轉、產品供不應求時,抓產品質量也從未有過一絲松懈。
“今年,我們還將在軍工、海工等領域加快新品研發,目前最新研制的智能減速機已經攻破了技術難題,即將投入市場。”張吉林表示,宏觀形勢下滑,導致通用產品產能過剩,對高端產品配套市場仍有較好的發展空間。企業將捕捉市場亮點,并積極介入國際市場競爭, 促使公司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