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宏偉 特約記者 蔡元璋 徐界平)16個鄉鎮中,黃橋老區占了一大半;120萬人口,黃橋老區占了近六成。黃橋老區在我市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由于經濟基礎薄弱、造血功能不強、歷史包袱較重,黃橋老區東部鄉鎮發展一直步履蹣跚。2013年,老區東部鄉鎮工商稅收6.18億元,占全市比重僅為14.38%;國稅開票銷售112.81億元, 占全市比重為13.74%。
“這個比重明顯偏低,反映了我們區域發展的不協調。老區興,泰興才興;老區強,泰興則強。只有黃橋老區達小康,全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康。”市委書記孫耀燦說,加快黃橋老區崛起,已成為當前全市一項重大而迫切的戰略任務。一場新時期的“黃橋決戰”,正全面打響。
實施六大工程——確保主要經濟指標增幅超過泰興平均
“去年,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第二次年會提出,我市將打響三大戰役,即新一輪‘渡江戰役’、新階段‘城建會戰’和新時期‘黃橋決戰’。市委市政府對‘黃橋決戰’高度重視,市委書記孫耀燦親自擔任‘黃橋決戰’領導小組組長。”市委常委、黃橋鎮黨委書記、黃橋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耿元進說。
3月份,“黃橋決戰”路線圖出爐:今年老區將實施產業興區、創業富民、基礎設施支撐、公共服務提升、發展要素保障、體制機制創新六大類工程,確保老區主要經濟指標增幅超過全市平均水平。
六大類工程被細化成了46個子項目,明確了責任部門和目標要求。園區和工業集中區建設被放在了重要位置。黃橋工業園區力爭年內獲批省級經濟開發區;編制江陰高新區黃橋工業園規劃,啟動首期2.5平方公里的規劃建設;啟動樂器文化主題街建設。隨著一批通達工程的實施,長期制約黃橋老區發展的交通問題也將得到極大改善。334省道城區至黃橋段改造工程已完工,目前正著手開工建設黃橋段與如皋市接通工程。同時, 規劃實施新 334 省道與珊瑚、分界、古溪等鎮連接的南北主干線工程,啟動實施古宣公路(古溪至新街段)拓寬改造工程,加快新竹大道建設,規劃建設廣陵、曲霞、珊瑚與靖江新江平線連接線工程。
“在發展要素保障、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也出臺了不少含金量很高的政策,這將使老區人民長遠受益。”耿元進介紹,黃橋工業園區將設立“區中園”,承接周邊鄉鎮的“飛地” 項目,項目投產后產生的工商稅收全額歸各鄉鎮結算、統計;支持黃橋鎮建立市級融資平臺, 年內組建到位并正常運轉。此外,還將進一步深化黃橋“擴權強鎮”改革試點,確保省定下放權限2014年全部下放到位;拓展黃橋便民服務中心的服務職能和范圍,讓更多的便民服務事項惠及東部老區鄉鎮人民。
“不脫貧不脫鉤”——確保2015年底低收入農戶全部脫貧
黃橋老區東部7個鄉鎮中,尚有128個村的村集體經營性年收入低于20萬元,年人均純收入低于5000元的低收入建檔立卡農戶有5650戶。
5月24日,《關于黃橋老區東部鄉鎮“脫貧攻堅奔小康”掛鉤幫扶的工作辦法》下發, 明確67家市級機關部門、單位,60家工業重點骨干企業掛鉤幫扶黃橋老區東部鄉鎮128個經濟薄弱村,做到“不脫貧不脫鉤”。
“本次實施項目化幫扶,重在增強被幫扶對象的‘造血’功能,促進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增長和低收入農戶發家致富。”市長張育林說,通過精準掛鉤幫扶,到2015年底,確保黃橋老區所有經濟薄弱村的集體經營性年收入都達20萬元以上,低收入農戶全部脫貧。
黃橋鎮南沙村村民已切身感受到了掛鉤幫扶的好處。每天早上,該村一些留守婦女就會早早來到龍源藤制品廠,趕制花園桌椅。龍源藤制品廠是泰興遠大家俬公司發展的首批編織加工點,由于務工靈活、結算及時,吸引了不少農民。
“作為泰興的重點骨干企業,我們公司已把掛鉤幫扶工作納入長遠發展戰略規劃。” 遠大家俬公司負責人說,針對老區留守婦女多的特點,該公司大力推行編織外發業務,今年已專門制定黃橋老區加工網點的培植計劃,加大扶持力度,新增一批編織加工點和縫紉加工點。
激發內生動力——重大項目建設呈 “井噴” 之勢
底子薄,基礎差,黃橋老區靠什么趕上全省的基本現代化步伐?
“無論是當年新四軍‘黃橋決戰’的勝利,還是今天新時期的‘黃橋決戰’,人都是最具決定性的因素。”新街鎮黨委書記閭月清認為,要牢牢把握加快發展的主動權,關鍵要激發老區干群的內生動力,變“要我富”為“我要富”。
“如果抓不住這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這一茬村干部就沒臉面對村民。” 下派干部、 新街鎮夏徐村黨總支書記于勇說。這位身材瘦削、說話斯文、略帶些書生氣的中年男子, 被村民稱為 “拼命三郎”,周末也很少休息。隨著一個個高效農業項目落戶,夏徐村已成為新街鎮的一張“名片”。
作為“黃橋決戰”的主陣地,黃橋鎮快馬揚鞭,自我加壓,上半年重大項目建設呈 “井噴”之勢,實施1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29個,計劃總投資27.47億元。黃橋工業園區已被列為省級開發區管理序列,南北合作共建獲省批復認定,樂器文化產業園被認定為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
上半年,黃橋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億元,同比增長30%; 實現工業國稅開票銷售 27.2 億元,工商入庫稅收2.2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9%和26.11%,增幅分別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1和12個百分點,半年考核得分列我市鄉鎮、街道前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