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ㄓ浾 常斌 特約記者 蔣振)“泰州市委書記藍紹敏在泰興調研時強調,要堅持穩中奮進、更好更快,以‘非常態’之功來抓發展,把良好的態勢鞏固好、延續好、發展好。對于經信部門來講,就是要保持全市工業主要指標在蘇中縣市的領先位置,也要不斷提升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9月2日,市經信委主任張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委將圍繞“穩中奮進、更好更快”的總基調,緊扣實現工業國稅開票“三個1000億”的目標,科學謀劃,強化舉措,著力破難題、增亮點,促進全市工業經濟保持穩中快進的良好勢頭,發揮工業對全市“全面領先蘇中、加快融入蘇南”的支撐作用。
據介紹,1—7月份,全市工業完成國稅開票銷售539.9億元,同比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88億元、產值1201.5億元、利稅136.7億元、利潤80.9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46%、25.85%、25.6%和24.3%。至目前,全市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7個,完成市交年計劃的96.4%。
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提出工業國稅開票銷售“三個1000億”目標,即今年確保全市1000億,明年確保沿江1000億,后年力爭開發區1000億。張河分析,從總體看,當前工業經濟發展面臨著國內宏觀基本面穩定向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持續回升、消費增長態勢平穩、一系列“微刺激”政策措施效應顯現等有利因素,同時也面臨著周邊地區發展加快、要素瓶頸制約加大等壓力。
機遇難得,必須抓住用好用足;難題擋道,唯有想方設法化解。“保持經濟穩增長、快增長,關鍵要有一大批重大項目作支撐,要使重大項目投產達效、成為現實生產力。”張河介紹,緊扣今年全市工業實現國稅開票1000億元目標,將加大對各園區、鄉鎮(街道)工業開票銷售序時完成進度的督查和分析,引導園區、鄉鎮(街道)強化目標必成意識,著力破解制約的難點、挖掘增長的亮點、把準序時完成的節點,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特別是組織對我市近年來128個工業竣工項目,以及列入省監測的新浦、濟川等7個新增長點項目進行專項督查,逐項目逐企業了解達產達效情況,幫助協調生產要素,確保增量目標如期到位。為培植更多增長亮點、提升工業發展層次,將加大重大項目招引、推進督查,突出抓好銀杏節項目簽約組織工作,確保簽約項目的數量、體量、質量取得明顯突破,并加快建立重大項目督查會商制度,協調解決問題,確保一批項目盡早落地生根。同時,組織做好明年工業經濟發展增長點的調研工作,做到增量到企業、到項目,確保明年沿江地區超一千億目標告捷。
“狠抓關鍵,加快推進轉型升級,是藍紹敏書記調研時強調的一大重點。”張河表示,將以實施“三大戰役”為契機,全力推進沿江和黃橋地區轉型發展、特色發展、融合發展。一方面,著力圍繞構建沿江現代產業發展高地,加大對沿江地區重大項目、兩化融合、節能減排、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和配合經濟開發區爭創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指導幫助濟川街道、虹橋工業園區金屬物流園做好省級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省級重點物流園區的申報工作,力爭年底創建成功。另一方面,加快研究制定推進黃橋老區聯動發展的政策意見,加大對黃橋老區的政策支持和傾斜力度,指導和幫助黃橋地區高起點修編產業發展規劃,支持和配合黃橋工業園區與江陰高新區的結對共建工作。
沿江和黃橋地區是全市的重要板塊,除此之外,繼續堅持高層次推進園區經濟發展,積極引導和支持城東工業園、農產品加工園區創建更高層次園區,努力把園區培育成為全市加快融入蘇南的先行區、經濟增長的“制高點”。同時,繼續堅持高標準推進鄉鎮集聚區建設,通過實施規劃引領、產業特色培育、管理服務強化等有效路徑和舉措,促進鄉鎮集聚區發展實現新突破。另外,繼續堅持高要求推進企業培育。加快實施規模企業培育計劃,制定出臺工業百億企業集群培育計劃,在項目用地安排、各類專項資金上爭、融資擔保等方面重點傾斜、優先支持;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鼓勵和支持擴規模、增效益、強實力,盡快躋身全市重點企業行列;加快實施小微企業進規模培育工程,全力促進小微企業迅速實現由小變大的裂變擴張。
實現穩增長、調結構、快升級,關鍵要有效化解生產要素瓶頸。張河表示,將突出重點產業、重點園區、重點企業和優質載體,以金融超市為平臺,切實幫助企業和項目解決資金瓶頸制約;重點圍繞產業高端發展、技術改造提升、綠色發展推進、生產性服務業提速、信息化引領、國際化企業培育等,組織開展省級產業轉型升級專項引導資金項目申報工作,力爭專項資金申報數量、資金總量不斷增加;將國家、省、泰州市和我市扶持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匯編成冊,定期開展“送政策下鄉”活動,向園區、鄉鎮(街道)和企業面對面地宣傳解讀、答疑解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