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莊磊 通訊員 李生福)日前,記者在協聯眾達化學有限公司看到,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將生產好的成品打包進編織袋中,然后一一裝進集裝箱,準備通過海運發往廣東。總經理助理廉建強介紹,今年以來,公司已售出約4萬噸鄰苯二甲酸酐(苯酐)及約1000噸反丁烯二酸(富馬酸)。
協聯眾達化學有限公司是一家基礎有機化工原料的專業制造商,主要產品為苯酐、富馬酸等有機化工原料以及蒸汽和電能,具備年產10萬噸苯酐和3000噸富馬酸的生產能力,屬國家鼓勵類項目。眾所周知,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能源消耗在日益增加,節約能源已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協聯眾達如何在獲得效益的同時節能降耗?記者來到公司采訪后,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作為一家化工企業,‘綠色化工,思利及人’始終是企業的價值觀。與之相應的,我們的能源管理目標是‘爭取實現零能耗生產’。”廉建強說。
為做好節能降耗工作,協聯眾達自建立之日起,就全面制訂了各項能源管理制度,完善并推行了定員、定額管理和績效考核。廉建強介紹:“我們建立了能源管理網絡,實行能源管理三級計量,在各車間部門建立用能臺賬,由專人每月進行動態統計分析,并根據生產情況及時進行定額指標修訂,把能耗指標和各車間、班組乃至個人的績效掛鉤。這種掛鉤,一方面是對公司產品能源消耗定額指標進行分解,把它作為考核指標列入各部門、車間的月度正常績效考核;另一方面,對各部門、車間實施的節能技改項目,確有成效的,我們及時給予獎勵,以此來有效調動員工參與節能降耗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據介紹,苯酐是重要的基本有機化工原料,是制造增塑劑、聚酯樹脂和醇酸樹脂的沉淀劑,并作為重要輔料,廣泛用于涂料、染料、醫藥、農藥等產品的生產。“在苯酐這一項目上,我們充分發揮自主創新優勢,全部采用國產設備,將進口技術國產化,裝備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且生產過程全部采用DCS控制,自動化程度高,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能耗。”廉建強告訴記者,在化工原料萘、鄰二甲苯通過氧化反應合成苯酐的過程中,會伴隨產生大量余熱,若余熱直接排放,既對環境造成熱污染,又浪費了大量能源,因此協聯眾達上馬余熱發電供熱機組。
“余熱發電機組利用主裝置產生的余熱發電,替代了電網用電,不消耗煤、油等能耗資源,不產生二次環境污染,非常環保。發電后,機組還能利用發電的余壓,抽出壓力為0.98Mpa的蒸汽,可以供裝置保溫用,使熱量損失降到最低。富余的蒸汽會進入園區蒸汽管網實現外供。可以說,這個項目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據悉,項目自2009年運作以來,外供蒸汽累計近16萬噸。
談到節能、環保與企業發展之間的關系,廉建強說:“節能和環保就像企業的兩條腿。如果一味地只追求發展,不注重節能、環保,企業是跑不快、跑不好的。因此,我們采用的是單耗指標比較低的原輔材料;在生產設計時,從源頭上進行把控,做到減量、再利用、再循環;在生產過程中,我們充分考慮了各類資源的回收再利用,讓項目做到節能、循環。通過諸如此類的方法,使節能降耗真正落到了實處。”
【記者感言】在節能降耗迫在眉睫的今天,依靠資源循環,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對企業發展的挑戰,更是企業轉變發展方式的機遇。
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嚴格遵守節能和環保法律法規及標準,強化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積極加大企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力度,加快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步伐,增加技術創新投入……協聯眾達的經驗表明,著力推進節能降耗,企業大有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