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商引商建南北合作示范區——江陰客商擔任黃橋“招商大使”
|
省工商聯副主席桂德祥認為,借助商會橋梁,“以商引商”,比起“政府花錢買吆喝”式的招商針對性更強、效果更實在,“在商言商,現身說‘法’,更能引起其他投資者的共鳴”。
5月5日,江陰高新區黃橋工業園投資環境說明會暨黃橋江陰商會成立儀式在泰興市黃橋鎮舉行。這是去年11月泰興市政府與江陰市政府簽訂南北合作協議以后,首次舉行的共建園區投資環境說明會,吸引了200多名江陰客商參加。引人注目的是,投資環境說明會上,唱主角的不是兩地政府官員,也不是江陰高新區、黃橋工業園區的專業招商人員,而是先期落戶黃橋工業園的13家商會會員企業負責人。 從客商邀請到會場布置,從投資環境PPT制作到參觀路線安排,都由商會會員企業“包辦”,黃橋鎮政府、黃橋工業園區管委會僅僅是“跑龍套”服務。 這13家商會會員企業目前在江陰高新區黃橋工業園投資規模近30億元,涉及精密制造、節能空調制冷、汽車零部件、新材料等領域。今年4月,江蘇九天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國忠、惠爾信機械(泰興)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惠民兩位江陰客商中的“大哥大”,發起成立黃橋江陰商會,得到其他江陰籍客商的響應。 “成立商會的目的,就是在政府之外,進一步發揮民間團體的作用和影響,團結帶領江陰在黃橋投資的企業家和經營者,借助省南北合作共建平臺,在壯大自身的同時,承擔起社會責任,為黃橋老區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剛剛履新黃橋江陰商會會長的李國忠向記者坦露心聲,13名會員企業負責人將不要黃橋一分錢報酬,義務擔任黃橋“招商大使”,力爭年末吸引7家江陰關聯企業落戶,明年再引進10家江陰配套企業。 參會的江陰客商最關心的莫過于地方政府的行政效能。李國忠現場釋疑,黃橋是省委、省政府批準的“強鎮擴權”試點改革鎮之一,享受173項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像億元項目立項審批,不出鎮兩天就可辦妥,工商、規劃、建設等相關手續也是在鎮上同步直接辦理。 “我自己就是看中黃橋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務,才決定從江陰來黃橋工業園投資興業的。”李國忠介紹, 九天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通信光纜復合材料項目,總投資4.5億元,年生產能力10萬噸,達產達效后年銷售收入在8億元以上、利稅達8000萬元。 參會的江陰客商在與商會會員企業負責人交流中,流露出對投資軟環境的擔憂,“東西南北中,處處鬧阻工。”黃橋商會副會長、惠爾信機械(泰興)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惠民說,這個放心,凡落戶黃橋共建園的項目,當地政府堅持“一個項目、一名負責人、一套班子”服務機制,全程協調、解決動遷、土地、資金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我這個項目總投資10億元,用地228畝。當時跟政府簽協議是6個月內動遷完畢,結果只花了3個月,一則說明政府對這個項目支持力度很大,二則反映當地老百姓也很理解、支持項目建設。”徐惠民介紹,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二期工程正在加緊推進。 參會的江陰客商還在商會會員企業負責人陪同下,實地參觀了先期落戶的企業。除8個江陰在建項目擴大投資規模外,還有江源重工裝備、海泰重工科技、德爾盛科技3個項目簽約待建,計劃總投資4.2億元。 應邀觀摩此次活動的省工商聯副主席桂德祥認為,借助商會橋梁,“以商引商”,比起“政府花錢買吆喝”式的招商針對性更強、效果更實在,“在商言商,現身說‘法’,更能引起其他投資者的共鳴”。 江陰高新區黃橋工業園規劃面積8.66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現代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產業。泰興市委常委、黃橋鎮黨委書記、黃橋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耿元進表示,將通過以商引商模式把共建園打造成南北合作的示范區,力爭到2016年末共建園產銷規模達300億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