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加工園區:全員招商 引大培強
(記者 周冰 特約記者 馮鋒)1月27日上午,記者在江蘇菇本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基建結束后,全自動生產線開始投入使用,原料攪拌、裝瓶、滅菌、接種、搔菌、挖瓶等各工序均實行機械自動化操作,并通過信息農業的集成應用,實現了對食用菌生長所需的溫度、濕度、通風、光照進行自動監控,確保生產環境處于食用菌的最佳生長狀態。 江蘇菇本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市農產品加工園區去年上半年新簽約的項目,總投資2.2億元,主導產品為杏茸菇、鹿茸菇、玉茸菇等高檔珍稀食用菌。全部建成投產后,平均日產量25噸,年生產能力9000噸,年銷售收入3.6億元,年凈利潤1.16億元。 菇本堂之類新鮮“血液”的加入,為農產品加工園區今年的發展提供了強力后勁。“圍繞黨代會第二次年會提出的農產品加工園區加緊招引‘農字頭’稅源項目、富民項目,加快建設成為東北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板塊的目標,今年,我們園區將調整招商思路,著力引進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投資項目,做大經濟總量。力爭全年協議利用外資47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500萬美元,引進實際投資2000萬元以上項目8個。”市農產品加工園區管委會主任丁曉江介紹,圍繞招商目標,園區將創新招商工作體制,制定完善招商管理辦法和獎懲政策,按照工作崗位性質,下達年度、月度招商任務指標,實行全園、全員、全力招商,做到個個有任務、人人有考核。通過明確崗位目標任務、量化考核標準和落實獎懲措施,不斷提高招商引資成效。找準招商引資的方向。主攻上海、蘇南、浙江、廣東等資本較為活躍的地區,緊盯食品精深加工企業的投資動向,緊緊抓住這些地區經濟結構轉型、工業企業梯度轉移的有利時機,主動承接工業項目的轉移。明確招商引資的重點。瞄準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財稅貢獻多、能耗成本低、占地面積少、發展前景廣闊的工業項目,鎖定品牌檔次高、輻射范圍廣、功能特色鮮明、符合生態要求、能夠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的三產服務業項目,尤其是生產性服務項目。創新招商方式。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大規模普遍推介與小分隊專業定向招商相結合,專業人員與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相結合,項目招商與產業鏈招商相結合,創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實效。 在做好招商引資的基礎上,園區將在優化服務,做大園區經濟規模上下功夫。一方面,抓好投產項目達產達效。及時協調解決企業投產運營中的困難和問題,切實抓好百匯農發、龍洋木業、九鼎飼料、宇宸面粉、同際木業、參皇飼料、菇本堂食用菌、永盛生物等一批項目的達產達效,確保園區全年完成國稅開票18億元以上,工商稅收2800萬元。另一方面,抓好在建項目快建快投。不斷優化服務,全力破解項目建設中的各種難題,千方百計幫助雨潤食品工業園、清新水產、鑫晨科技、宇宸二期、菇本堂二期、九鼎二期、臺灣電子項目等在建項目完善各類手續,幫助企業盡快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全力加快建設進度,盡快建成達產,形成園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丁曉江介紹,為給園區企業打造健康發展的軟環境,今年,園區將積極組織申報,力爭2014年創成“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注重名、特、優、新產品的挖掘和開發,壯大特色主導產業,形成產業競爭優勢,提升產業效益,創建一批國家、省、市名優產品和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同時,綜合運用財政投資、銀行貸款、土地出讓和上級政策、資金支持等方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解決資金不足的難題。 “下一階段,我們還將鼓勵科技創新。對園區骨干企業實行‘放水養魚’政策,在高新技術引入及成果轉化、新產品開發、爭取創業板上市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引導現有企業加強經營管理人員、核心人才和技術骨干隊伍的培養和引進,提升食品產業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大力加強現有企業技改工作,引導企業加快產業升級步伐,實現從粗加工和低水平生產制造層次向深加工和制造高附加值產品轉變。”丁曉江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