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勝空調:保護無形資產 撐起有為天空
(記者 王姝文)這些天,在兆勝空調車間里,工作人員對一臺集防空調進行數據調試。企業研究所所長薛勇介紹,這臺空調看起來和普通船用空調沒有區別,但安裝此空調后,船只即使經過受到核污染的環境,艙內人員也能保證毫發無損。 “目前艦船上常配備空氣調節系統用于調節艙室內的溫度、濕度,常規的空調系統適用于新鮮空氣與空調區域回風混合送至各空調艙室。如果船艦處于空氣污染嚴重或有毒氣體區域時,大多數不設濾毒裝置的空調系統會停止工作,少量設有濾毒裝置的由于技術問題,艙室內衛生風量缺失,嚴重影響船員生產、生活及人身安全。”薛勇介紹,他們的集防式空調可根據艦船周邊環境控制切換濾毒進風或新風進風,使用壽命長、成本低,安全性能高,即使在受污染的環境里也能暫時保證艙內空氣不受污染。這一技術目前在國內獨一無二。 “如今,集防式空調已銷售2000多萬元。我們還在進行完善和更新,爭取讓船只在污染空氣環境里長時間停留,保證艙內人員安全。”薛勇說。另一項讓兆勝人倍感自豪的是2011年開發的超低硫油冷卻系統裝置,該項目獲得專利12個。“專利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對無形資產的保護,撐起了我們擴大再生產的有為天空。” 2011年1月1日起,歐盟規定所有靠近歐盟港口的船舶,禁止使用氧化硫含量高的重油(傳統燃油),必須使用0.1%的低硫油,否則不予靠近。2012年1月1日起,美國也提出同樣要求,海岸線24公里內水域船舶不得使用硫含量超過0.1%的燃油。東南亞有關國家和地區也在抓緊制定相關規范。 “之前,國內船舶使用的柴油含硫量在1%左右,而0.1%的低硫油在黏度方面又達不到主機的運行要求。”薛勇說,如果進入歐美等禁用重油海域,船舶立即轉換使用黏度低、潤滑性能低的低硫燃油會造成機械損傷。過去,一些遠洋環保船舶一般采用海水冷卻法,將輕油降溫提高其黏稠性,但海水溫度不穩定、易滲透,會造成發動機運行不穩定。 企業看準此中商機,僅用3個月就研制出國內第一臺低硫燃油冷卻系統,并順利通過法國、韓國等國船級社權威認證。超低硫油冷卻系統,兩年內已為企業帶來7500萬元產值。預計到2016年,產值可達3.8億元。 為增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規范知識產權管理,兆勝空調投資100多萬元建立個性化專利數據庫,為科研項目的選擇實現專利導向,避免重復,節省大量人力和物力。目前,共擁有授權專利65項,其中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53項,成為中海運、中遠、馬士基等國內外知名遠洋運輸物流集團的配套企業,銷售半徑輻射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記者感言】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最常見的專利申請包括外觀設計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以及發明專利三項。這種無形資產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也是企業競爭力中不可忽視的軟實力。勇于創新,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的作用,不僅能夠率先搶占市場,還能增強企業持續生命力。因此,企業既要學會“低頭走路”——不斷科技創新,生產出新產品;還要懂得“抬頭看天”——放眼整個市場,維護自身合法權利,只有這樣,知識才能變成真正的生產力,發明創造才能推動企業發展壯大、轉型升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