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王姝文)這些天,在市華誠機電制造有限公司的廠房里,技術人員正在調試一臺可容納12人的礦用安全救生艙。據了解,這是華誠機電繼8人可移動救生艙獲取國家認證后,開發出的又一升級產品。這樣一臺貌不驚人的救生艙,卻能承擔著重要的避難作用,在發生井下礦難時,可以容納8—12名礦工進行106小時的緊急避難。市華誠機電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榮介紹:“這里面的儀器儀表監控包括空氣、氧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含量,保證里面的人體生命安全,另外配有食品和水,可以保證人在里面營養充足的情況下等待106小時。”
華誠機電制造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黃橋電器廠,企業改制后,先后開發出工具車、工具箱等系列產品,并獲得了實用性發明專利50多項,企業形成了一定規模。由于產品銷售主要依靠外貿,而且以貼牌加工為主,近幾年來,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企業產值一直不能躋身高位。“國際市場的波動對我們的影響很大,人民幣匯率不斷上升,我們的利潤率就不斷下降。另外出口產品利潤率低,質量要求相當高,價格還提不上去。”華誠機電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謝翠斌介紹,華誠機電在思考如何讓企業在市場站穩腳跟這個問題時,將目光瞄準了高新技術產業。在2010年的企業院校行活動中,華誠機電前瞻性地選擇了可移動式礦用安全救生艙這一項目。2011年7月,華誠機電與701研究所就可移動式礦用安全救生艙達成了合作協議。701研究所以技術入股參與項目開發和推廣,并派出技術團隊來華誠公司參與設計制造。謝翠斌說:“礦用救生艙是煤礦六大避難系統之一,在礦難發生時為煤礦工人提供緊急避難場所,是國家強制推廣的項目,國家在很多方面實行了政策傾斜。”
經過一年多的潛心研發,2011年12月,可承載8人的安全救生艙順利通過國家鑒定。華誠機電再接再厲,把避難硐室這一礦用安全系統再次推向市場,2012年,先后有貴州、山西等地的煤礦企業向華誠伸出了橄欖枝。
眼下正值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廣大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型升級的壓力尤為突出。“我們企業產品轉型升級初見成效,今后的路還很長。我們企業如果要轉型升級好,必須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舍得投入,講誠信,不能因為眼前的一絲小利不考慮長遠。”謝翠斌介紹。
有了高新技術產品做支撐,2012年,華誠機電的產值翻了一番,2013年有望達到2億多元,這更加堅定了企業走高新產業發展之路的決心。“我們已與江蘇科技大學簽定了協議,建一個博士生工作站。另外還有一項關于煤礦方面的好項目正在研發中。”周榮介紹。
像華誠機電一樣,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的崛起,為我市經濟持續平穩健康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2012年,我市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0家。這批茁壯成長的“科技小巨人”以創新為龍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攻克了一批技術難題,掌握了一批核心技術,開發了一批高新產品。2012年,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47.2億元,同比增長28.1%。全年實施億元以上新興產業項目23個,總投資126億元;新興產業實現產值210億元,同比增長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