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解讀》之二:培育特色產業 爭創發展優勢
【關鍵詞】特色產業 差異化 特色化 “特色產業的培育,可以構筑區域經濟發展長期優勢、后發優勢,是我市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現代化邁進關鍵時期的必然要求。”市發改委主任王先國說,近年來,發達縣域經濟發展的實踐表明:一個地方經濟要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就必須謀求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持久的特色競爭優勢,從而取得高于平均水平的經濟效益。必須以“特色發展突破年”活動為抓手,培育特色產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發展,我市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分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力的產業,主要有農產品加工業、精細化工及化工物流業、醫藥及醫療器械制造業、減速機制造業、樂器制造業、旅游業六大特色產業。總體而言,我市特色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現為產業規模比較小、產業布局不夠合理、資源環境壓力大;企業經營理念落后、產品檔次偏低、研發能力不強、業內惡性競爭嚴重等。 “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必須把特色發展作為重要途徑,始終堅持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導向。”王先國說,要進一步推動工作重心向特色發展轉移、政策措施向特色發展傾斜、資源要素向特色發展集聚,努力實現經濟總量和發展質態雙突破。首先,明確選擇主導產業。一區四園要瞄準各自的主導產業定位,堅持特色化招商選資,防止產業結構交叉趨同,以增量擴張營造特色;各鄉鎮要按照“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要求,以“468”產業集群為依托,根據本地區產業基礎、區位條件、資源稟賦,找準定位,明確方向,加快制定和完善特色產業規劃,著力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主導產業,加快培育特色化的產業體系。 其次,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以實施產業升級“468”計劃為抓手,加快新興產業規模發展。力求新材料、新醫藥、節能環保設備產業在招引龍頭項目上實現突破,高端裝備制造業在加快產業集聚上實現突破,確保“四大新興產業”規模達280億元。以高端化發展為目標,促進三大主導產業向產品鏈、技術鏈、價值鏈高端攀升,力爭三大主導產業國稅開票銷售占全市的比重達80%。 第三,提速發展現代服務業。以融合發展為導向,力促現代服務業優先發展。用好城鎮化和“營改增”機遇,加快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重點發展產業關聯度高、與我市先進制造業相適應的現代物流、金融服務、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深入推進“三區七園”十大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全力實施好天星洲綜合整治開發項目。繼續加快旅游項目開發和景點建設,打造發展新亮點。 第四,高效發展現代農業。以率先實現現代化為目標,大力促進設施農業高效化,高效農業規模化,規模農業產業化。探索創新農村土地經營制度,更大力度推進連片種植,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全年新增設施農(漁)業面積2.2萬畝、高標準農田3.3萬畝,新建“三大合作組織”50個。以加快轉型升級為宗旨,不斷提升建筑業發展水平。引導建筑企業及時調整產業機構,積極延伸產業鏈,努力向能源、水利、生態、環保等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的專業領域方向發展。(通訊員 趙波 朱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