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為更好地學習貫徹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第一次年會和市“兩會”精神,加深理解2013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內容,為奮力實現轉型升級、特色發展新突破,推進“三個共創”、爭當蘇中“三個排頭兵”作貢獻,本報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道《2013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解讀》。
【報告原文】2013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
——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地區生產總值保持上年發展的勢頭,增長12%以上。
——運行質量持續提高。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以上;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力爭提高1個百分點;新興產業產值占列統工業的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
——內外市場需求拓展加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以上;進出口總額達22億美元。
——投資繼續平穩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實際利用外資2.5億美元。
——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長1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資源環境持續改善。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消減率達到省定目標。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現代化邁進的關鍵之年,也是我市謀求轉型升級、特色發展新跨越的突破之年。”市發改委主任王先國說,確定以上預期目標主要有3個依據:
一是中央經濟工作的基本定位。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繼續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立足全局,突出重點,扎扎實實開好局。當前,要著力把各方面注意力和工作重點引導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來,使經濟增長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切實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從大氣候看,經濟發展中不確定、不穩定、不利因素增多,經濟下行的風險依然存在。因此,我們要審時度勢,揚長避短,踏踏實實做好工作,保證沒有水分的增長。
二是泰州市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的要求。2012年10月,省委、省政府決定,將泰州作為全省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支持泰州先行先試、改革創新,為全省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探索新路徑、積累經驗。我市2012年主要經濟發展指標逆勢上揚,還有一些指標超額完成泰州市交任務。因此,對照泰州市2013年經濟發展的主要調控目標,根據我市實際情況,對目標略有上調,提升蘇中第一方陣位次,爭取在全省縣市中爭先進位。王先國介紹,地區生產總值比泰州市目標上調1個百分點,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上調5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上調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上調1個百分點,服務業占GDP的比重2013年繼續提高1個百分點。這樣的目標安排體現了市委市政府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的決心,也有利于各項工作的展開。
三是自身跨越發展、爭先進位的需要。《泰興市“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要緊緊圍繞“領先蘇中,再創輝煌”的奮斗目標,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向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邁進。綱要中提出到2015年各項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的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年遞增13%,超8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1萬美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年遞增25%;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遞增25%左右;工業技改投入、工業國稅開票銷售年遞增30%左右,爭取實現雙倍增;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8%;自營出口總額達到10億美元,累計利用外資總量超過10億美元;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0%以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王先國認為,“今年預期目標的確定,統籌考慮了需要和可能,是與《“十二五”規劃綱要》相銜接的,符合規劃制定的時序要求。”2012年1月6日召開的市委十二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通過的《中共泰興市委關于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的決定》,明確了我市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總體目標。“2013年是我市向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邁進的關鍵之年,對此,我們必須及早抓緊抓起,確保按期實現市委確定的戰略目標。”王先國說。
總的說來,2013年國內外經濟形勢仍舊較為復雜、嚴峻和多變,但平穩運行的總趨勢不會改變。必須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總基調,進一步加快轉型升級,培育特色產業,推進城鄉統籌,加強生態建設,促進社會和諧,鞏固提升穩重快進的發展勢頭,在新的起點上跨越發展、爭先進位,為推進“三個共創”、爭當蘇中“三個排頭兵”奠定堅實基礎。(通訊員 趙波 朱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