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報道《穩中快進、逆勢上揚》之四:打好“組合拳”,化解瓶頸壯大實體經濟
| 【新聞實錄】1月5日下午,我市在北京舉行中央企業合作發展懇談會。懇談會上,我市與央企共簽訂7個合作項目。其中,與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天星洲物流園項目計劃總投資86億元,項目包括天星洲綜合整治工程、天星洲大橋、碼頭一期工程和臨港產業發展區基礎設施配套工程等內容。
項目的成功簽約,是我市打破發展要素瓶頸、增創沿江開發新優勢的重大舉措,必將對加快沿江一體化開發、推進經濟轉型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經濟形勢越是復雜多變,面臨挑戰越是嚴峻,我們越是要保持冷靜的頭腦,這樣才能增強對困難的預見性,準確研判形勢,超前做好準備,拿出高人一籌、科學有效的應對措施,走出一條跨越趕超新路!”市委書記張兆江說,千難萬難,化解成了不難。事實上,每一道發展難題的破解,都考驗著我市廣大干部的智慧和毅力。特別是去年,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部分行業重新洗牌、要素瓶頸制約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不斷加劇。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定發展信心,大力弘揚新時期泰興精神,不斷解放思想、創新舉措,敢于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在化解難題中搶得先機,在開拓創新中贏得主動。 堅持集約節約發展,多措力解用地難題 面對國家嚴控用地和我市土地資源有限的實際,如何化解用地瓶頸,保障工業大項目、好項目的開發建設?去年,我市一方面積極利用政策,深入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和萬頃良田建設工程,堅持不懈地上爭項目用地,特別是注重通過重大項目點供、獨立選址、增減掛鉤,以獲得更多的土地指標。去年,共辦理農轉用、土地征收7931畝,涉及項目用地203宗。其中,爭取點供項目6宗1799畝,個數和面積為歷年之最;爭取單獨選址項目9宗1296畝。實施占補平衡項目50個,新增耕地1931畝;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64個,新增耕地1040畝。 另一方面,我市自我加壓,堅持走集約型、節約型、創新型發展之路,全面盤活存量土地,千方百計化解項目用地緊缺難題。對閑置資產、低效資產,采取引進新項目、收購退讓、限期增資等措施,著力開發新產品、上新項目,盤活存量資產和土地。 嚴格控制、調配用地,將有限的土地用在大項目、好項目上,是我市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又一得力杠桿。以集聚促節約集約,建立“飛地”政策倒逼機制,將“飛地”項目列為鄉鎮、“一區四園”目標管理考核加分內容,推進工業項目向“一區四園”集中。對新上項目嚴把關口,提高用地門檻,提高工業用地價格。對“兩高一資”、產能過剩和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一律不予供地,達不到控制指標要求的核減用地面積。對新興產業項目、高新項目、重大項目,優先供地。 另外,堅持以空間促節約集約、向空間增值土地效益,鼓勵企業建造兩層以上多層廠房、園區建設多層標準廠房和企業集中辦公樓,禁止建設“花園式廠房”。 全力破解資金難題,釋放實體經濟產能 企業發展難,難在無土地、缺資金,如何力助企業化解融資難、有水快流、穩定增長?市經信委主任張河介紹,我市堅持多條腿走路,在用足上級扶持政策的同時,創新舉措,破解融資難,從而有效釋放實體經濟產能。市經信委、發改委、科技局等部門主動上爭國家新興產業、技改、技術創新等扶持資金,調動企業加快發展、做大做強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了各級扶持、引導資金的“四兩撥千斤”作用。去年1至11月份,市經信委上爭國家、省企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2068萬元,推動了企業加快技改和發展循環經濟;去年,市科技局為企業上爭科技創新專項扶持資金2600萬元。 一手抓頂天立地,一手抓鋪天蓋地。我市在大力抓好骨干企業穩增長、調結構的同時,注重落實各級扶持政策,加快發展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特別是解決好中小企業的資金短缺難題。積極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深化拓展“金融超市”,出臺銀行業金融機構工作考核辦法,強化調控措施,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比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新聞實錄】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實際,去年以來,泰興工商局積極為企業辦理股權出質登記,使不可動資產變為活資產,從而為企業融資開辟新渠道。至目前,該局辦理股權出質登記63起,幫助企業成功融資13.2億元,同比增長281%。 針對小微企業人力資源成本上升和融資缺口大的難題,去年市人社局積極落實“三補兩貸”扶持政策措施,共計發放社保補貼583萬元,崗位補貼380萬元,職業培訓補貼520萬元,小額擔保貸款3022萬元,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貸款2422萬元。 去年,市各金融機構加大投放比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去年1至11月份,全市新增貸款44億元,同比多增4.52億元,貸款增量位居泰州四市第一。 另外,圍繞打造“三最”地區,我市全面核定行政許可項目,進一步規范涉企收費項目,取消、停征收費項目67個,降低收費標準25個。同時,市經濟環境監察中心牽頭,開展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等涉企收費專項檢查,治理不規范收費行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讓企業騰出更多資金用于發展。 全市擰成一股繩,“第一效能”助企解題 【新聞回放】去年7月2日下午,市委常委擴大會在濟川藥業集團召開,重點研究推進濟川藥業集團加快發展工作。市委書記張兆江指出,市委常委擴大會在企業召開,專題研究企業的做大做強,是近年來的第一次。市黨政負責人、市各有關部門要親力親為主動服務,立說立行高效服務,盡心盡職創新服務,全力支持濟川藥業集團的發展,早日實現百億濟川目標。 據介紹,濟川藥業計劃啟動實施“健康產業園”規劃建設工作,實現由單純的醫藥生產向做“大健康”轉型升級,力爭2016年實現銷售100億元、利稅20億元。 智者善謀,服務企業從政務環境抓起。近年來,圍繞打造長三角地區審批最簡、收費最低、服務最優、效率最高的投資地區,我市不斷優化行政服務,由市行政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一條龍”審批服務,做到審批集中、收費集中、公共資源交易集中,項目到位、人員到位、監管到位,標準和條件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同時,先后以作風建設推進年、機關執行力提升年、效能建設強化年、績效管理推進年等活動為載體,要求機關部門主動服務、創新服務、高效服務,以一流服務優化發展軟環境。對于經濟環境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則由市紀委督辦,力求最快解決。 如今,從市負責人到市級機關部門,到園區、鄉鎮,全市上下擰成一股繩,以最快效能、最優服務齊心協力幫助企業出主意、想辦法、破難題,力促項目開發加速和企業做大做強。張河說,大家只問怎么辦,主動盡力幫辦,對于條件成熟的事項,加速辦、立即辦;對于條件欠缺,幫助完善手續、創造條件辦理。對于企業反映的重點難題,則由市負責人牽頭,多部門會商解決。 【新聞回放】項目備案1天,工商注冊3天……從2011年9月底正式破土動工,到去年4月16日一期工程一次性投產成功,位于虹橋工業園區的方泰超纖革業項目僅僅用了200天。 “不管是市領導,還是園區、相關部門,都以超常規速度推進項目審批,以超常規的手段服務項目建設。” 江蘇方泰超纖革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章聯蘇說。項目上報立項時,市環保局三赴浙江麗水調研項目生產工藝情況,并從無錫請來7名專家,幫助做環評報告,保證了一次性通過會審;市發改委、經信委第一時間登門服務,主動做好項目上爭和審批工作;市安監局在項目設立、設計、試生產審查等環節,現場解決問題;市國土局通過獨立選址、點供土地有效化解用地難題…… 為幫助企業破解原料、資金等瓶頸,我市還鼓勵企業與國際大企業、國內行業龍頭企業,進行高位嫁接、戰略重組,實行優勢疊加、迅速攀升。春之谷生物制品被益海糧油成功收購后,切實解決了原料瓶頸制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去年1至11月份,實現銷售3.89億元,稅收408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4.1%、95%,而春之谷的老總騰出精力和資金,在市農產品加工園區新辦了一家企業;明發油脂2011年被世界500強企業——英國來寶收購后,迅速恢復生產,去年1至11月份實現國稅開票銷售8.8億元,同比增長56%。 去年1至11月份,全市“334”企業實現國稅開票銷售419.5億元,同比增長15.9%,占全市開票銷售的65.5%。同時,全市中小企業發展迅速,去年1至11月份全市新辦民營企業數、新辦500萬元以上企業數均超額完成泰州市交任務,凈增注冊資本86億元,總量位居四市三區第一。 【短評】矢志推跨越,克難勇爭先 近年來,我市工業經濟在跨越發展中加速攀升,逐漸重返蘇中第一方陣,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一直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的心態,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騖遠,立足于打基礎、謀長遠,腳踏實地抓工業,求真務實忙發展,無中生有抓跨越,更得益于全市上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弘揚“厚德開泰、奮發圖興”的新時期泰興精神,搶抓機遇、開拓進取,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從而邁過一道道坎,實現工業“穩中快進、逆勢上揚”。 前進的道路總是曲折的,發展的征程中總會不斷遇到難題。要實現“三個共創”、爭當蘇中“三個排頭兵”的目標,唯有矢志“跨越發展、領先蘇中”的戰略目標,不斷攻堅克難,才能推進科學跨越發展、建設幸福美好泰興,向基本實現現代化邁進。 穩增長、抓亮點,調結構、促轉型,強特色、提質效,是我市工業工作的主要落腳點之一,是2011年以來乃至今后一段時期我市工業經濟的重頭戲,要牢牢抓好,突出抓好。沒有對工業經濟形勢的科學研判、理性分析、有效應對,當前經濟形勢下,就無法抓好工業經濟,也就無法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目標,無法做大做強做特做優工業。為此,面對當前經濟走勢錯綜復雜充滿變數、要素瓶頸制約等一系列挑戰和考驗,必須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正確研判形勢,拿出高人一籌的思路和舉措,科學應對,有效化解發展中遇到的難題,搶得發展先機,增創發展優勢,不斷鞏固提升穩中快進的良好勢頭,推進“實力泰興”提升、進位。(記者 常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