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積金條例修訂 網絡風云又起
| 如何使用住房公積金,一直備受網友關注。截至2011年年底,全國住房公積金余額總計2.1萬億元。由于歸繳納人所有,如果擅做他用,則有侵犯繳納人財產權之嫌。另一方面,它又面臨貶值的風險。4月9日下午,住建部就《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二次修訂召開研討會,在總結推廣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城市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部署第二批試點工作。網友對此發起新一輪熱議。
公積金能否走出怪圈 一邊是數千億元的公積金在銀行沉睡,一邊是數以千萬的公積金繳納者無緣享受制度優惠,需要改善住房條件的人群卻因買不起房而被制度拒之門外——只能承擔繳費義務而享受不到制度優惠。中國公積金制度正在走向一個怪圈:無房的人卻在補貼有房的人。不少網友指出,“改革的鐘聲響起,到底能不能借此走出長久以來的怪圈呢?” 現行的《住房公積金條例》(下稱《條例》)于1999年4月頒布實施,并于2002年修訂。《條例》新修訂工作爭取在2013年6月前完成,并上報國務院法制辦。修訂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住房公積金的用途和功能的調整;二是對覆蓋人群的重新梳理;三是對監管的制度化約束。其中,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房建設的試點將繼續擴大。 擴大繳納范圍,或將提上日程 網友預測,盡管本次修訂的具體內容尚未明確,但大量公積金閑置的情況將得到改善。其中,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試點,確定將會進一步放開。除建設保障房外,住房公積金是否進入資本市場實現增值,業界的爭議一直較大。由于涉及到資金安全,這一問題將得到更廣泛討論。 為了規范一些企業逃避繳納住房公積金的現實情況,《條例》或將出臺更加硬性的規定。網友中轉發一個數據:去年10月,住建部副部長齊驥在接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保障房質詢時曾透露了一組數據:當前全國城鎮在職職工的公積金繳存率為78%,還有22%的職工未繳。而在廣大非公企業中,繳納的比例不足20%。 按照規定,住房公積金的繳納比例,限定在上年度平均工資的5%至12%,通常由個人與單位各承擔一半,這就使一些單位想辦法逃避責任。盡管現有政策規定,“單位應當按時、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不得逾期繳存或者少繳”,但事實上,公積金的繳納目前仍不能做到全覆蓋。 去年年末,住建部提出“擴大住房公積金覆蓋范圍”的意見,并得到國務院認可。此后,北京市率先提出了擴大住房公積金覆蓋面,強調實現住房公積金由“制度全覆蓋”向“人群全覆蓋”的轉變。 資金安全問題仍是重中之重 今年年初住建部提出,力爭在2012年年底完成全國100個主要城市住房公積金賬戶的聯網監控,從而打破住房公積金賬戶僅由屬地政府監管的傳統格局。這100個城市主要分布在全國房地產市場的發達地區,聯網監控的目的在于及時了解公積金使用情況,保證資金使用的安全。 網友指出,上述提法是因為,地方政府挪用住房公積金案件頻繁發生,屬地化監管的弊端開始顯現,“未來中央或將加強這一方面的監管。”此前,全國城鎮住房公積金的監管,一直采用屬地政府監管的模式,并出現了一些非法挪用的問題。網友舉例,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朝陽分中心原主任劉毅腐敗案、云南省麗江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原主任王瓊英腐敗案……此外,一些地方對公積金的提取監管不夠嚴格,出現了隨意提取公積金,并用于炒房的現象。 “公積金安全問題一日不解決,風波便一日不能平息。”超過四成的網友如是說。公眾的情緒被帶動起來,焦躁的同時更多的是對新政策的良性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