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業參謀:個人該不該投資商鋪?
主持人:回首去年,我們看到樓市的調控政策針對投資客予以了“無情的打擊”,眾多的投資型客戶選擇了低價拋售,以避免更大的不可預知的風險。在住宅市場清冷的同時,商業地產風生水起,由于政策對于商業項目未加以限制,因而逐漸有一些投資客將資金轉投到商業地產領域。今天,我們請到兩位投資客來談談“個人投資者該不該投資商鋪?”這個話題。 王小姐:我是在去年下半年出售了投資的房產,得到現金190萬元。我支持個人投資者投資商鋪是基于三點考慮,一是從投資成本上說,區域商鋪單價并不高,單價在2萬元以內的項目就有很多選擇,而且現在市場上商鋪產品的面積區間也很靈活,小至30平方米多達數百平方米的都有,個人投資者完全可以依據自身資金額度進行選擇;二是從市場前景上看,現在很多外環外的新興居住區都缺乏配套,尤其是百貨、便利店這種生活必需品的商鋪,如果自己經營的話不缺乏消費群體。即使是考慮到將來轉手,我也相信隨著入住率的提高,商鋪的價格也會水漲船高;第三是大多數和我一樣的投資者都不喜歡太保守的投資,和做銀行理財相比,我個人更偏重于商鋪投資,只要眼光看得準,未來的收益是銀行理財不能比的。 孫先生:王小姐的觀點從理論上看很正確,但實際上商鋪投資風險因素很多。如果你經過多個項目的考察就會發現,單價低的商鋪要么是環城四區的一些商業項目,缺乏整體的商業氛圍,如果現在出手,可能三年五年之內都無法獲益。另外一些是消費水平普遍較低的區域,這部分社區底商如果自營,獲益的水平不會很高,日后轉手也不方便。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很多的新商鋪項目缺乏規范的業態定位,可能你在經營一個時尚服飾而旁邊緊挨著的是一個汽修美容店。舉個例子,解放南路上的喜年廣場底商很多的投資者都在掛著轉租轉售的牌子,但幾個月下來都無人問津,僅有幾個出租出去的汽修店和美容店現在經營狀況也不樂觀,相比起來,該項目酒店式公寓的轉租轉售就容易得多,所以投資也可以選擇其它產品,不一定非要緊盯著風險最大的商業項目。 王小姐:很多配套不成熟的大型居住區缺乏社區商業已經是事實,我相信社區商鋪是一個很好的投資,畢竟需求擺在那里,不能說商鋪市場有風險就不能涉足,投資本來就伴隨著風險。重點是在具體選擇的時候,要結合位置、交通、入住率、消費水平、商業氛圍這些因素綜合選擇。 孫先生:如果一個投資者手里只有一兩百萬元的資金,我建議他選擇更保險的理財產品,雖然收益有限,但幾乎沒有風險;當手里的資金達到五百萬元以上的時候,可以選擇商鋪、酒店式公寓、理財產品等不同的投資渠道,將風險分散開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