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單二次評估費 購房者傷不起
二手房評估報告作為過戶時納稅的憑證或許無可厚非,但是一套房產除過戶需要做評估外,買房人申請貸款時,銀行為降低貸款風險,還要指定專門的評估機構對房子做二次評估。如此一來,從過戶到獲得貸款,購房者要繳兩次評估費,這讓桂林市民唐先生難以理解和接受。 算賬 市區評估費為總額0.5% 近日,唐先生向記者大倒苦水:原來他6月份買了一套40萬元的兩房,按照相關程序,給他介紹房子的中介幫他找了一家評估公司給這套房子做了評估,評估總額是37萬元,按照評估機構的報告,中介幫他去房產局辦理過戶時,唐先生繳了1850元評估費。而后,他以該房作為抵押,去工商銀行申請貸款,銀行相關負責人又指定了一家評估機構對房產做了一次評估,此次評出的總額為36萬元,那么按照相關規定,唐先生還得再繳1800元評估費,從辦理過戶到獲得貸款,唐先生的這套房子總共做了兩次評估,這樣算下來,評估費總共花去3650元。 一套房子得評估兩次,那么評估費怎么算?記者了解到,目前桂林市各評估機構的收費標準都是房產評估總額的0.5%,而臨桂的收取標準則為第一次評估收取的費用為房屋評估總額的0.4%,第二次為0.2%。以一套價值為50萬元的房產為例,如果購房者在桂林市區評估的話,所要繳納的評估費為5000元;而在臨桂評估的話評估費則為3000元。 調查 兩次評估來龍去脈 緣何一套房產要做兩次評估?是否有相關政策規定?其他城市是否也同樣要做二次評估?記者為此咨詢了桂林叢中建律師馬志凌,他表示目前并沒有相關的法律規定房產交易要做二次評估,稅務部門收取房產交易契稅,按照法律規定是按交易價格計稅。但桂林市地稅局相關負責人卻向記者表示,按照相關條例規定,房屋買賣的成交價格是契稅繳納的計稅依據,但很多二手房交易合同上的成交價格不能真實反映市場價格,所以采取二手房交易提供評估報告作為計稅的參考。 既然房產過戶時已經做了評估,且繳納了評估費,那為何去銀行貸款的時候銀行還要對該房產做二次評估?工商銀行桂林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評估公司第一次的評估價格往往與銀行的評估結果有出入,而為了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銀行必須再指定評估公司對房產做一次評估。 記者在網上查詢二手房評估的相關資料了解到,目前北京、上海、廈門等城市房產交易只需在貸款的時候做一次評估,而在繳納契稅過戶時,政府采取區域指導價來收取契稅。“過戶時參考區域指導價來收取契稅,免去評估環節,也就不會增加購房者的買房成本了。”某房產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追蹤 二次評估的推手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為控制不良貸款風險,要求對房產做二次評估,無形中增加了購房者的購房成本,而且有不少人提出質疑:銀行的風險為什么要由評估公司把控?桂林市房地產中介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桂林目前多數銀行都與一些評估公司簽訂所謂的“入圍”協議,即滿足銀行的入圍條件,銀行才會認可評估公司的評估報告,然后再根據評估報告放貸。 記者通過走訪桂林市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進行核實,銀行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確實如此,而且銀行指定評估機構已成為行內皆知的“秘密”。以桂林工商銀行為例,銀行只認可桂林市國泰評估公司、國聯評估公司、華盛評估公司、金城評估公司的評估報告。但相關資料顯示,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曾有明確規定:“房地產抵押價值由抵押當事人協商議定,或者由房地產估價機構進行評估。 ”顯然,付費評估并非唯一渠道。 而記者從桂林市房產局了解到,目前桂林市共有32家評估機構,其中獲得一級資質的評估機構有3家,二級資質的有18家,三級資質的有9家,其余2家為評估公司的分公司。“按理說,只要獲得評估資質的評估公司的報告,銀行都應該認可。銀行指定評估機構,有可能造成評估市場的惡性競爭,最終將高評估價轉嫁給購房者,最后還是購房者遭殃。”桂林市房地產中介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何謂指導價? 即政府以某一片區的房產市場價格為參照系,過戶繳納契稅時按照這一片區的市場價格作為參照。以桂林市七星區為例,目前該片區的二手房價格基本在7000元/平方米,那么購房者在繳納契稅時,就要參照7000元/平方米來繳,可以高于但不能低于這個標準。目前北京、上海、廈門等城市過戶繳納契稅時,都是按照參考價來執行,免去了評估環節,減少了購房者的購房成本。 二次評估的施行無形中增加了購房者的購房成本。(記者 黃玉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