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白領花銷四步曲:買房、結婚、買車、生子
工作不久,經濟積蓄并不豐厚,面對結婚、買房以及一系列“人生大事”,常常備感壓力。不同的人,面對這些又是如何選擇的呢?近日,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聯合搜狐共同發布的針對全國39個大中城市的《2007零點中國公眾城市宜居指數研究報告》顯示:五成以上未婚人士選擇先買房,再結婚;而在收入有限的情況下,對于是先買房子還是先生孩子的問題,有接近七成的人認為應該先養房子,再養孩子。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未婚市民決定先買房,再結婚。有55.6%的人認為一定,要買了房之后再結婚,23.3%的人認為可以先租房,結婚后再慢慢買房,還有21.2%的人選擇先和父母同住,結婚后再慢慢買房。可見,買好婚房再成家,在很多年輕人眼中仍然是天經地義的做法,買房仍然是結婚的必要條件之一。 外地人和本地人在回答這一問題時也有差別,本地人選擇一定要先買房再結婚的比例為56.5%,略高于外地人。對本地人來說,在城市中擁有自己的房子被視為其獨立的象征,相比之下很多外地人能更現實地看待買房與結婚的關系,在資金有限的前提下他們往往選擇先租房,婚后再考慮買房。 那么,對于婚后買房的人來說,是先生孩子還是先買房子呢?本次調查顯示,在收入有限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選擇先買房,再生孩子(68.4%),選擇先生孩子,再買房的人只占31.6%。女性選擇先買房、再生孩子的比例(72%)高于男性(66.5%)。在所有主張先買房,再生孩子的群體中,18-24歲之間的年輕人最多(56.4%),而25-35歲之間的青年人也接近四成(39.5%)。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人認為“有了房子,才是個穩定的家庭,才考慮生孩子”,入選比例高達79.4%,遠遠高于其他選項。值得注意的是,認為“房子升值速度快,越早買越合算”,以及“現在養孩子成本太高”也不占少數。 在都市生活四步曲的先后順序上,居民的回答也顯示出現實和傳統的特點。在第一步的選擇上,有55.6%的人選擇買房,高于其他選項,依次是,第二步選擇結婚的人比例最高,為47.2%,第三步有更多的人(51.5%)選擇生孩子,第四步則有絕大多數人選擇買車(61.4%)。總的來說,大多數人的都市生活四步曲是:先買房、再結婚、生孩子、最后買車。 但以年輕白領為代表的一部分人對此的選擇卻與眾不同,他們更注重個人生活品質的改善。調查發現,有23.9%的人在第三步就選擇買車,這部分人絕大多數年齡在20至35周歲之間,其中男性比女性略多,月收入水平集中在1000-3000元。(零點調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