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or不買房 細數2012年房價走勢的各派之爭
房子永遠是百姓關注的熱點,房價則是熱點中的熱點。面對動蕩的樓市,購房者一面觀望,一面又逃不過剛需的魔咒,購房者該如何選擇? 出手派:十年來沒人虧別等了 每次回調都是好時機:從近10年房地產市場發展來看,每一次政策出臺后房價都會有一次短暫的回調,但是回調之后必然是新一輪的上漲,而且漲幅都要高于以前。 政策出臺時,交易雙方會在短期內僵持,手上有多套住房的投資客會集中選擇在這個時點降價出售部分,這正是淘好房子的時機。目前房產在中國依然是收益最穩定最高的投資渠道,在未來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不動產是最好的選擇。 盡管你有一千條理由說房價會跌,盡管你有一萬個觀點說房價與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不相匹配,房價卻沒有按照人們的愿望下跌。中國的房價在最近幾年是不會有大的下跌的,更不會崩盤。至少在剛性需求還存在時,至少在城市化率還在上升時,至少在中國的經濟還在高速增長時,至少在制度還沒有改革時,至少在中國經濟還沒有新的發動機來替代時,至少在人們的消費觀念還沒有改變時。 十年來買房的都沒虧:2000年我買了第一套房子,今年4月,通過中介賣了。雖然已經住了10年,翻了3倍的房價在我看來已經高得相當離譜了,但和新開盤的樓盤比起來,買房人覺得還是很劃算的。這十年,股市有漲有跌,房市卻只有暴漲只有徘徊,沒有下跌過。我問過很多的人,沒買房的人嘴里罵著房價的100個十惡不赦,心里沒有幾個不把腸子都悔青的。 觀望派:正是亂的時候先別急 越通脹越不能買:通脹對購房者來說是把“雙刃劍”,甚至是一個天大的陷阱。 在通脹預期出現,或通脹發生的早期,房地產的價格會上漲。一旦發展到中期,當利率不斷提高,高達20、30甚至更高的時候,其高額的利息將成為購房者的“絞索”。 當越來越多的斷供出現,越來越高的高位購房者不得不拋出房產時,房價將直線下墜。越是下墜,恐慌性拋售的人越多,房價將出現雪崩。如果你要在通脹下買房,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后一個傻子。 現在是“買方市場”:樓市真正走出困境應該在明年,所以房價可能還會有相當的下調空間。整個房地產市場彌漫著濃烈的觀望氣氛,供需雙方的博弈尚處在劍拔弩張的階段。以成交量的回暖來宣示樓市春天的到來,還為時太早。現在買房的確開始具備一定的誘力,但別太急躁,因為現在是“買方市場”,還不到抄底的最好時機。 等開發商著急了再買:如果要想降低風險,目前購房一定要悠著點!首先,在未來的幾個月內,沒有多少人再給你爭搶了,你所看到的“滿堂紅小紅旗”的銷控板大多都是假的了,因為,提高至50%,首套房提高到30%,三套房停止貸款,就這幾點就已經把大量的投資投機客戶和少量剛性需求的客戶拒之門外,剩下來的符合條件又具備購房條件的客戶是少之又少。 此外,本輪調控“槍打出頭鳥”,一線城市在“限購令”的威逼下,未來幾個月必將是量跌價平或者是量價齊跌。既然如此,何不等多起來、開發商著急起來、房價相對合理起來、很多人都不搶的時候,再悠哉悠哉地選擇自己中意的好房子呢? 逍遙派:看漲跌沒啥用甭糾結 買房要有長遠眼光如果房地產企業開發貸款繼續從緊,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被嚴管,房價向下調整是有可能的。但我們買房不是只看一兩年的收益,如果用5-10年的長遠眼光看,你或許有另外一番答案。有些人最喜歡聽專家說房價跌,最想扒開發商的皮,但事實上樓市調控卻不給力,房價依舊飄搖不定。 什么都是浮云,房價漲跌,爭論無用,買房賣房還是要自己做主。市場有自身的規律市場總會按照自己的方式走,人為的頂部永遠不會是真正的頂部。自2003年以來,政府的每次調控都以失敗告終。房產市場在暫時的打壓過后,仍會按照中國房地產市場本身的邏輯再度上揚,尋找真正的市場頂部。我想那時中國房地產也將走向成熟,市場會賦予它應有的價值。 小編說 想要買房子和賣房子這兩個天秤出現平衡,顯然是不太可能的,就如同上海上半年的樓市一樣,房價小跌,出現搶房,樓盤交易量大幅增加,開發商資金回籠,銀行壓力減小。但隨之出現的問題就是5、6月以來,擔心了一陣子的開發商和炒房者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逐步提高在售均價、貸款蓋樓或者炒房。換句話說,如果你想跳的高,先蹲低一點。房價就是這句話的最好例子,在經過小幅下跌以后會出現更大的報復性反彈。 小編建議,買房不能光看房價如何如何,還是要看自己的負擔能力。標準是什么?提供一個參考指數:房貸不能超過收入的30%。能做到就買,做不到就不買。不要迷信國際慣例,不要迷信收入水平,不要迷信調控措施。想要買房就買,房價調整也不用著急;不想買房就不買,房價上漲了也不要怨天尤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