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祁巷村旅游產業風生水起
。ㄓ浾摺∏劂y生 王國青)黃橋鎮祁巷村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致力開拓鄉村旅游項目,逐步形成了以餐飲、競技項目、觀光農業、節慶活動為特色的鄉村旅游,從“無中生有”到“有聲有色”,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個不一樣的祁巷。 5月3日是星期日,在黃橋鎮祁巷村,靖江市青少年培訓中心正在這里開展戶外親子運動,“南水北調”、“撕名牌”等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們玩得很盡興。 祁巷村地理位置偏僻,既無名山大川,又缺名勝古跡,與其他擁有獨特旅游景點的地方相比,這里過去是“被遺忘的角落”。2009年,黃橋鎮的“古鎮旅游”開始興起。能否從中分得一杯羹?祁巷村決定利用本村良好的生態條件和眾多的高效農業項目發展“綠色旅游”。村兩委會首先把目光瞄準了村里的眾多廢溝塘,在全面整治的同時,人工開挖了一個人工湖,把多余的土堆成了小山,現在的祁巷有山有水;并以實施中小河流治理項目為契機,積極整治村內溝道,精心設置河岸綠化,打造水上旅游新靚點,先后在秀才港、菊花港、丁莊門前溝等兩側栽植了高桿女貞、垂柳、桃樹、桂花等觀賞性名優樹木,讓河道兩岸充滿花香。 祁巷村還邀請知名旅游規劃公司編制了小南湖生態園旅游區規劃。按照規劃,景區占地3000多畝,實施滾動開發,開發周期為10年,F在,該村已經打造了特色種植、特色餐飲、特色文化休閑、特色體育健身等主打旅游產品。除了有千畝香荷芋種植基地,還設有農家樂、垂釣、水果采摘等傳統娛樂項目,新增加的“現代項目”跑馬、卡丁車、野戰游戲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今年,祁巷村將啟動水上旅游線建設,打通8條河之間的節點,屆時游客可乘船環繞村莊,領略水鄉田園風光。 圍繞“讓游客留得下、坐得住”目標,今年,村兩委會對農家樂的接待設施進行了提檔升級,新建了小南湖客棧等旅游配套設施,讓祁巷村的鄉村旅游從“過路經濟”發展到“過夜經濟”。目前在祁巷村,游客可以享受吃、住、玩一條龍服務,F在,祁巷村年接待游客25萬人左右,實現營業收入2000多萬元。 通過積極打造江蘇省旅游名村,全村高效農業及鄉村旅游異軍突起,帶動了村民創業就業。現在,有就業意向的村民就業率達到100%。2010年以來,祁巷村先后流轉土地近兩千畝,將土地向種田能人集中,同時把村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200多名無技術、年齡大的村民可以在蔬菜基地和芋頭基地上打工增收,還有60多名村民經過培訓后從事服務業,在祁巷村農家樂從事服務工作。為滿足村內越來越多的用工需求,2014年,祁巷村成立了勞務資源管理站,同時輻射周邊村莊,2014年支出勞務工工資400多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