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委辦發[2007]39號
各鄉(鎮)黨委,市委各部、委、辦、局,市各委、辦、局,各市直單位、駐泰單位黨委(黨組、總支、支部): 為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挖掘、提煉、弘揚獨具個性、富有感召力的新時期“泰興精神”,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加快實現“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泰興”的總體奮斗目標,經研究決定,在全市深入開展新時期“泰興精神"大討論活動。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鑄造泰興人民的精、氣、神,通過廣泛發動群眾,集中各方智慧,力求形成語言精煉平實、內函豐富深厚、富有地方特色、適應時代要求的新時期“泰興精神”。并以新時期“泰興精神”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充分激發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努力為我市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爭先發展作出新貢獻。 二、活動安排 新時期“泰興精神”大討論活動分征集討論、評選確定、宣傳教育三個階段。 (一)征集討論階段(4月20日-7月20日) 1、成立新時期“泰興精神’’大討論活動領導小組,明確任務,落實分工,具體部署和指導協調新時期“泰興精神”大討論活動,確保活動順利開展。(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 2、市各新聞單位開設新時期“泰興精神”大討論專欄,推動討論深入開展。(責任單位:市廣電局) 3、利用中國·泰興網開設新時期“泰興精神”專題論壇,依托網絡,組織問卷調查。(責任單位:市廣電局) 4、組織新時期“泰興精神”大討論活動系列座談會。(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 (1)召開理論工作者座談會(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 (2)召開文化界人士座談會(責任單位:市文化局、文聯); (3)召開人大代表座談會(責任單位:市人大辦); (4)召開政協委員座談會(責任單位:市政協辦); (5)召開機關干部座談會(責任單位:市級機關黨委); (6)召開市民群眾代表座談會(責任單位:泰興鎮、黃橋鎮); (7)召開“一區四園”座談會(責任單位:經濟開發區); (8)召開企業界、個體工商戶代表座談會(責任單位:市經貿委、工商局); (9)召開文明行業(單位)座談會(責任單位:市文明辦); (10)召開外地來泰工作人員座談會(責任單位:市勞保局)。 5、在《今日泰興》開展新時期“泰興精神”表述用語有獎征集和大家談有獎征文活動。(責任單位:市廣電局) (二)評選確定階段(7月20日-8月31日) 1、根據廣大干部群眾廣泛討論的情況,由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匯總梳理,研究形成若干新時期“泰興精神”表述用語的建議方案,在《今日泰興》和中國·泰興網公布,發動市民進一步討論評議和投票評選。(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廣電局) 2、根據市民評選結果,召開領導小組會議進行討論,初步確定新時期“泰興精神”表述用語,報市委研究確定。 (三)宣傳教育階段(9月1日-12月31日) 1、印發《新時期“泰興精神”宣傳提綱》。(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 2、市各新聞媒體開設專題、專欄,大力宣傳培育和弘揚新時期“泰興精神”的重要意義,及時報道各地、各部門弘揚新時期“泰興精神”的生動實踐,進一步凝聚人心,激勵斗志。(責任單位:市廣電局) 3、典型宣傳。大力宣傳弘揚新時期“泰興精神”、“三創”精神的先進典型,以典型的人和事進一步詮釋新時期“泰興精神”的內涵。(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廣電局、市文聯) 4、組織開展群眾性“做新時期泰興精神的實踐者”主題演講活動。在機關干部、職工、青年、女性等。群體中組織專場演講比賽。(責任單位:市級機關黨委、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 5、各地、各部門、各單位按照新時期“泰興精神”大討論活動的要求,緊密結合各自實際,因地制宜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教育、宣傳活動,形成全社會實踐和弘揚新時期泰興精神的生動局面。(責任單位:各基層黨委) 三、工作要求 1、領導重視。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新時期 “泰興精神”大討論活動的重大意義,加強領導,精心策劃,認真組織實施。市委宣傳部作為牽頭部門,要充分發揮牽頭協調和組織指導作用,推動大討論活動深入開展,確保大討論活動取得實效。 2、積極引導。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優勢,切實做好輿論推動和引導工作。各新聞單位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開設專欄、專題和專版,做到人員落實、責任落實,加強策劃、提高效果,著力拓展宣傳的廣度和深度,引導活動有序開展并向縱深推進。各企事業單位、街道、社區、村鎮要利用企業報、廣播、黑板報、櫥窗等陣地,開展廣泛宣傳,讓新時期“泰興精神”的具體內容家喻戶曉。 3、廣泛參與。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動員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到大討論中來,發揚民主,廣開言路,開辟多種陣地、多種渠道,讓廣大市民群眾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充分調動大家參與討論的積極性。要把大討論既作為提煉、概括和弘揚新時期“泰興精神”的過程,又作為動員和激勵干部群眾不斷實踐新時期“泰興精神”,積極投身我市全面小康建設的有效途徑。
中共泰興市委辦公室 2007年4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