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廣大群眾投票選舉泰興市第六屆精神文明建設新人新事先進典型 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廣電局、市郵政局主辦的泰興市第六屆精神文明建設新人新事評選活動已進入投票階段,候選人名單及其簡要事跡和選票已刊登在12月28日《泰州日報·泰興版》上,本網亦將候選人名單及其簡要事跡刊出,請有意參加投票者按12月28日報紙所要求的事項進行投票。
1、丁福林,男,68歲,泰興鎮居民。1966年,時年28歲、在新疆建設兵團服役的他與22歲的陳國英結了婚。結婚第三年,陳國英患上風濕性關節炎,手腳關節嚴重變形,直至最終癱瘓,臥床不起。丁福林設法轉業,帶著妻子多方求醫。38年來,老丁不離不棄,精心服侍,從無一句怨言。他悉心照顧癱瘓妻子的故事深深打動了周圍鄰居。 2、王啟斌,男,53歲,泰興市市人民醫院心胸外科醫生。他1986年到市人民醫院工作,從當醫生的第一天起,他就對自己提出了嚴格要求:一切對病人負責,一切服從病人需要。他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把病人當作自己的親人,以滿腔熱情、忘我地為病人解除痛苦。在醫療水平的提高上他孜孜不倦,不斷總結臨床經驗,累計發表了30多篇論文,10多項創新技術獲得國家、省、市獎勵,先后被評為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 3、葉寶女,女,52歲,過船鎮褚港村村民。二十九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年近七十、雙目失明、癱瘓在床的兄弟,不管炎炎夏日,還是嚴冬,一日三餐,端茶送飯,一年四季縫補漿洗,從無怨言,雖為長嫂勝過親娘,受到鄉鄰交口稱贊。多次被鎮黨委、鎮政府表彰為“十星文明戶”。 4、孫桂林,男,49歲,姚王鎮朝陽村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今年4月,他與本村老年協會的同志一起自費創辦《朝陽簡訊》,不定期地將本村的好人好事、新人新事及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及時宣傳到全體村民。簡報內容豐富多彩,有“政策法規早知道”、“新人新事新風貌”、“三言兩語大家談”等專題欄目;簡報形式靈活多樣,有“快訊”、“快板”、“故事”,至目前已出刊12期。《朝陽簡訊》的刊出,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了農民自我教育的意識,引導農民自主創業,科技致富,促進了村風、民風及和諧社會的建設,《泰州日報》、《泰州晚報》、《鄉土》等媒體先后作了報道。 5、呂銀芳,女,58歲,橫垛鎮官垛村村民。99年,她的兒子患白血病去世,欠下大筆債務,兒媳婦改嫁,留下了三個孩子,雙胞胎孫女王亞娜、王亞娣和孫子王康。去年丈夫患淋巴癌去世,對這個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所有的生活重擔全壓在了她一個人身上。為維持生計,不耽誤孩子們的學業,呂銀芳種田喂豬,日夜操勞。每天都到河里摸螺螄,夜里2點多鐘,騎自行車到30里外的黃橋鎮,將螺螄以低價賣給小販。雖然日子過得很艱難,但兩個孫女給了她很大的慰藉,姐妹倆學習都很用功,成績也都很優秀。呂銀芳多年的辛勞終于有了回報,今年8月,她的孫女雙雙考入大學,王亞娜收到了南京師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王亞娣則考上了中國礦業大學。 6、張林森,男,76歲,原江蘇省泰興中學黨總支書記,是一位已有58年黨齡的老黨員。從參加工作到離休,他通過各種方式,資助數十名學子完成學業。其中有的是他自己的學生,有的是同事的孩子,還有的學生甚至沒有見過面。對于貧困學生,張林森總是慷慨解囊,而他自己的生活并不富有,但他數十年來,默默無聞地資助困難學生,他的精神是富有的。 7、陳書鳳,男,71歲,新街鎮梧桐村村民。多年來義務養路,贏得了村民的贊譽。該村有條曉莊路,以前是土路,陳書鳳做義務養護,一干就是10多年。現在,寬闊的水泥路修起來了,可是老人還是閑不住,看到哪兒的路面有灰塵,他就拿把掃帚清掃路面;要是發現鄰居占道堆放雜物,便主動要求鄰居清理,保證道路的暢通。 8、陳云澤,男,10歲,泰興鎮濟川小學四(4)中隊隊員。學習成績優秀,先后擔任過中隊委員、中隊長等職務,在老師眼里是個踏實勤學、誠實守信的好同學。10月10日下午散學后,陳云澤行至學校西側小店門口,發現地上有一只信封,里面有幾張人民幣和發票,還有一張數額達20000元的存折,以及身份證復印件。陳云澤立即返校,將信封交給了班主任老師,并把詳細情況向老師作了說明。根據里面的身份證復印件,學校找到了失主,失主非常感激,送來了“拾金不昧”的錦旗。 9、陳旭蘭,女,35歲,泰興中學語文教師。長期擔任兩個高三班的語文教學工作,所教班語文高考均分多次名列泰州大市第一。先后在省級報刊上發表文章十多篇,還有多篇論文在國家及省市級比賽中獲獎。陳旭蘭的丈夫是軍人,長年在外,十多年來,除了搞好教育教學工作,她還獨自承擔了照顧孩子、服侍公婆、贍養父母的責任。2004年她成為泰州市最年輕的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并被泰州市總工會授予“學習成才新女性”光榮稱號,今年5月參加了泰州市總工會組織的“學習成才、崗位奉獻”的事跡演講。 10、周紅軍,男,34歲,出租車駕駛員。他樂于助人,不計個人得失,深得許多客戶的信任和好評。今年秋學期開學前夕,劉陳鎮海顧村的農民顧伯先搭乘周紅軍的車,去泰興國際英特學校為孩子報名,將16000元現金遺忘在周紅軍的汽車上。周紅軍發現后,急忙開車到學校門口,找到顧伯先,將包和包里的錢物原封不動地送到顧伯先手上。顧伯先非常感激,想以財物報答周紅軍,卻被周紅軍婉言謝絕,他說:“做人應講職業道德,應該多為別人著想。” 11、陸壽林,男,60歲,泰興市清污工程隊私營業主。他自主創業致富后不忘回報社會,每年捐資幫助村修橋、鋪路都在10萬元左右。掛扶3個特困學生,最長的已上大學,最幼的上小學。每年出資近萬元幫老黨員訂閱黨報黨刊,出資2萬元完善了鎮文化陣地和全民健身點。對資金短缺的種養專業大戶和三產服務業主無息支持資金40余萬元,幫村墊資20萬元修建了8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每年年底幫助特困戶、貧困戶解決年終補助近5萬元。 12、周曉女,女,47歲,泰興鎮居民。80年與做冷扎工的朱玉庭結婚。天有不測風云,86年、99年老朱先后患上膀胱癌和尿毒癥,整個家庭的重擔落到了周曉女的身上。她一邊要照顧生病的丈夫,一邊要看護上學的孩子。身患重病的老朱認為自己最多能活一兩年,為了讓妻子有好的歸宿,以死相逼提出離婚,周曉女無奈同意,但此后仍然不離不棄,全身心地照顧老朱。每年付出的治療費高達10多萬元,為給老朱治病,周曉女花光了全部積蓄,并欠下了十多萬元的外債,甚至賣掉了自己的住房。她說,她要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和良心來照顧好老朱。6年來,老朱仍然堅強地活著,周曉女和老朱相濡以沫、彼此依靠的真情感動著周圍的人們。 13、姚恒章,男,33歲,泰興鎮中心小學校長。他創造性地開展少先隊輔導員工作,積極實施少先隊教育現代化,努力推進素質教育。先后開展了雛鷹爭章、手拉手活動、啟明星科技活動等數十項活動,在全省產生了較大影響。經他輔導的學生參加全國及省市各級各類比賽,先后有56人獲國家獎,200多人獲省級獎,深受學生愛戴。今年6月1日光榮赴京出席全國第五次少先隊代表大會,于人民大會堂受到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中國教育報》、江蘇電視臺、《新華日報》等10多家新聞單位介紹了他的先進事跡,泰州市教育局、泰州市團市委、泰州市少工委發文號召全市教育工作者“向姚恒章同志學習”。 14、徐建明,男,35歲,市交巡警大隊河失中隊中隊長。他勇挑重擔、開拓創新,想方設法改善辦公環境,鼓勵士氣;他嚴格管理、依法執法,多年來,在他身上未發生一起投訴案件;他心系群眾、熱情服務。為解決河失鎮十字路口交通秩序亂的問題,他想辦法爭取資金建立崗亭,定人、定崗、定職、包秩序、包治安。針對農村沿線村民交通安全意識較差的現狀,他多次向轄區鄉鎮單黨委、政府主動匯報工作,誠懇征求意見,終于建立了一個完整的農村道路安全網絡。在他的領導下,河失中隊在市交巡警大隊目標考核中名列前茅。2004年,徐建明被評為“全國優秀人民警察”。 15、顧金祥,男,71歲,泰興市農業銀行退休干部。從金融戰線上退休后,一直在根思鄉蔡港村生活。他和老伴生活樸素,但對困難鄉親卻慷慨解囊。十多年來他先后拿出積蓄多年的4萬多元支持困難鄉親和用于公共事業,并積極向上爭取資金4萬多元,為民辦了許多實事。2004年他捐贈2萬余元,為村里鋪設了500多米的石子路。投入3.7萬元建成老年活動室,添置健身器材,讓老年人鍛煉身體。為解決村勞動力閑置的問題,他動員在外能人回鄉創業,并利用工作時的關系,為村里30多名初、高中畢業生安排就業。 16、蔣保先,男,63歲,元竹鎮雙趙村退休教師,曾任村支部書記。六年前,他不要村里一分錢,在自己家里辦起了一個老年人活動中心,自己出資訂報紙、雜志,購買象棋、撲克等娛樂用品,為老人們提供了一個免費娛樂場所。他說:“我原來當支部書記,那時候退休只有幾十塊錢,我現在拿到一千多塊錢,這個錢是黨給我的,也是人民給我的,所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對人民作點貢獻。”每年中秋節和春節,蔣保先老人還要為村里的老黨員和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送上月餅、桃酥之類的禮品,表達自己的祝福。 17、章惜荷,女,63歲,分界鎮耿廠村村民。今年12月,章惜荷一家為百歲的婆婆辦了一個熱鬧的生日聚會,鄉鄰們慶祝之余,深為好媳婦章惜荷幾十年如一日,精心伺候婆婆的事跡感動。30多年來,她與婆婆互敬互愛,從未紅過臉。5年前,老人癱瘓在床,章惜荷沒有抱怨和嫌棄,而是更加體貼入微。喂早飯、打洗臉水,晚上還要給老人搓澡、洗腳,定期為老人剪指甲、洗頭、換衣服。在她的影響下,一家人都把照顧老人當作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年幼的小孫子每天也知道要搶著舀水給老太太洗臉洗腳。章惜荷一家的尊老行為得到了附近村民的交口稱贊,村民們把她當作了好媳婦的榜樣。 18、戚錦洲,男,49歲,泰興市人民檢察院委員會委員、偵查監督科科長。在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工作中,他心系校園、情系維權,盡心盡職,開拓創新,潛心做好維權工作。他注重掌握刑事政策,堅持慎捕少捕,今年該院共對7名未成年嫌疑人作出了不捕決定,其中有3人重返了校園;他關注青少年的成長,積極納言建議,參與網吧專項整治;他倡導在泰中等8所學校開展了“依法治校、以德育人—檢校共建文明校園”的活動,親自編寫法制教育宣講稿到學校宣講;他樂于助人,關注弱勢群體,資助3名孤兒讀書。被評為江蘇省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先進個人。 19、彭勇,男,20歲,泰興消防大隊戰士、中共黨員。今年6月2日,根思鄉凡蕩村一麥田發生火災,彭勇主動請求參加救火。途中,因消防車前輪打滑、翻倒,彭勇不幸殉職,以年輕的生命譜寫了新時期消防戰士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舍生忘死的壯麗之歌。彭勇當兵18個月,先后參加救火300余次,搶救群眾6人,為國家、為人民挽回大量的經濟損失。 20、闞國富,男,46歲,原泰興市毛紡廠工人。因車禍傷及頭部,留下眩暈的后遺癥,95年從毛紡廠病退。今年8月5日下午,姜堰白米鎮愛友村張鳳蘭不慎掉進如泰運河。闞國富家住如泰運河邊,他的妻子最先發現險情,連忙告訴丈夫,闞國富不顧傷病,扣上繩子就沖進了河里。當時,落水的張鳳蘭一直漂在河中央,水深有十多米,闞國富硬是咬著牙將張鳳蘭拖了上來,上岸時他已是面色蒼白,兩腿發抖,好長時間才平息下來。周圍群眾對他這種見義勇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敬佩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