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幫我管‘光伏塘’”
“你看這螃蟹,個頭大吧,一只足有四兩。今年產量肯定高。”秋日,海陵區罡楊鎮純垛村近2900畝的養殖基地上,養殖大戶楊秋華指著塘邊爬上岸的螃蟹,臉上滿是喜悅。作為養殖基地負責人,楊秋華在近幾年興起的現代農業發展浪潮中,依靠科技賦能,交出了一張張“豐收答卷”。
▲塘口安裝著一排排光伏板。 胡桂材 攝 “以前,我們純垛村的養殖主要是‘散兵作戰’模式。2000多畝塘口零散分給20戶散戶,大家各自守著自家百十來畝塘口,靠天、憑經驗吃飯。”村黨總支書記張國富回憶道。那時,沒有統一規劃,也沒有什么科學管理辦法,各家各戶的養殖節奏、投喂方式都不一樣,大家每天起早貪黑,全憑經驗和體力。尤其在三伏天,白天要頂著烈日增氧,夜里還得頭戴探照燈巡塘,時刻擔心魚蟹缺氧或逃苗。最讓人揪心的是遇到夏季高溫天,塘口毫無遮擋,養殖戶們只能眼睜睜看著螃蟹成批死亡、魚群浮頭,一年的辛苦付諸東流。 楊秋華看到了轉型機遇,主動聯合團隊整合村里的零散塘口,建設現代化養殖基地,徹底打破了“靠天吃飯”的老路子。如今管理這一大片基地,楊秋華再也不用拼體力,4架多功能無人機成了他的“得力助手”。“無人機裝了紅外監測設備,飛一圈就能把塘口的魚群分布、螃蟹活動情況摸得一清二楚,比人工巡查一整天都精準。”楊秋華介紹,除了無人機,基地還裝了全域聯網監控,所有塘口的水質、魚蟹生長狀態都能實時掌控。管理2900畝塘口,10名工人游刃有余。 更讓楊秋華驚喜的是“光伏+養殖”模式帶來的“雙贏”。基地在所有塘口的上層都架設了光伏板,不僅能發電創造額外收益,還成了魚蟹生長的“保護傘”。“夏天,光伏板能擋住正午的強光。經我們實測,塘面溫度比以前散戶養殖時低2至3℃。螃蟹不會因高溫中暑,它們賴以為生的水草也不會爛根。到了冬天,光伏板還能起到保溫作用。”楊秋華算了筆賬,今年是基地轉型后的首個實驗年。高溫季里,魚蟹損失很少,再加上科學搭配魚蝦蟹的養殖比例,讓每一片水域都能發揮最大價值,綜合收益比預期還高。 眼下,基地的無人機專屬機巢正在加緊建設,建成后無人機能實現自主充電、循環作業,不用人工操控就能完成日常巡查。后續,基地計劃引入更多新的設備,提升管理效率。“以前,大家守著小塘口當散戶,起早貪黑搞養殖。現在無人機幫我管‘光伏塘’,靠科技就能輕松守好這一大片基地,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楊秋華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