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丨助企節約成本1000多萬元!泰州興化“共享檢驗室”升級版入選司法部典型案例
10月29日,司法部發布第二批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為民辦實事典型案例,泰州興化市升級“共享檢驗室”助力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案例入選。 健康食品產業是興化的一張“金色名片”。該市現有食品生產企業743家,占泰州市食品生產企業半數以上,其中小微食品生產企業619家。2024年以來,興化在全省率先打造小微食品生產企業“共享檢驗室”,有效破解檢驗人員缺失、檢驗設備缺乏、檢驗資金缺少等小微食品生產企業出廠檢驗的“三缺困境”。
今年5月,興化市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工作專班走訪調研發現,部分“共享檢驗室”存在檢驗標準不一致、儀器操作不熟練、技術操作不規范等“能力斷層”問題,導致檢驗數據準確性存疑、檢驗流程銜接低效,企業對此反映強烈。工作專班將此問題交由市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跟進協調處理。 在小微食品生產企業集中、生產品類相似、出廠檢驗要求相近的區域,探索建設“共享檢驗室”,對降低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具有重要作用。興化市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立足指導協調職能,會同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企業代表座談協調會,廣泛聽取意見建議,針對性制定“共享檢驗室”提升方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上線“共享檢驗室”智慧管理平臺,在生產環節進行產品標準值自動比對,實時風險預警,強化產品質量安全源頭防控。同時,設立“共享檢驗室”實訓基地和技術服務點,加強與江南大學的技術合作,完善“教、學、練、戰”一體化能力提升體系。目前,已指導兩家“共享檢驗室”成功申請或獲得CMA資質認定與CNAS實驗室認可證書。截至今年8月,全市12家“共享檢驗室”累計出具檢驗報告8000余份,及時發現并處置不合格食品74批次,為全市小微食品生產企業節約檢驗成本1000多萬元。
以法治化營商環境不斷提振發展信心,應當把經營主體的“法治需求”變為對執法部門的“法治要求”,用情用力消除“溫差”“落差”。司法部認為,該案例的典型意義在于司法行政和市場監管部門堅持問題導向,致力智慧賦能、技術合作與資質提升,切實提升監管服務能力,不僅顯著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更筑牢了食品安全源頭防線,為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實踐樣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