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江龍鳳堂綠色生產有門道 污水處理實現“零成本”運營
環保投入巨大,能否帶來經濟回報?10月21日,記者隨“活力中國調研行”采訪團來到揚子江藥業集團江蘇龍鳳堂中藥有限公司,在這里,一套創新的模式正將環保這個傳統的“成本中心”,轉變為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中心”。 走進園區,空氣中彌漫的不是濃濃藥味,而是淡淡的草木清香,顛覆了大家對傳統醫藥企業的固有印象。“綠色”的秘密藏在廠房之間的連廊里,一排排管道被巧妙地鋪設其中,組成了一條地面無法看到的“空中管廊”。“如此設計,不僅讓廠區看上去整潔美觀,同時也方便技術人員巡查維護,極大程度避免突發情況造成的污染風險。”講解員揭秘,除了“空中管廊”,景觀湖更是隱藏著玄機。漫步湖邊,但見碧波蕩漾,魚翔淺底,其實這片生機盎然的湖水,是經污水處理站深度處理后的“中水”。
▲揚子江龍鳳堂環維車間沼氣利用系統。顧俊 攝 因成分復雜、COD濃度高、異味重,中藥廢水是行業痛點,為何在龍鳳堂煥發新生機?那要從景觀湖的源頭,總投資超1.25億元、日處理規模達11000立方米的兩座智能化污水處理站說起,它們是龍鳳堂“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全鏈條環保體系的核心,構成了園區的“綠色雙腎”。 “污水處理站是廢水積聚的地方,也是其獲得新生的地方。”工程設備總監孫哲介紹,經生化處理后的部分廢水,再通過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RO反滲透膜等多套系統深度凈化,形成清澈的中水,回用于綠化灌溉、景觀補水及冷卻水系統。“我們的中水系統每天處理量約500噸,每年可節約新鮮用水高達18.25萬噸。” 配套的“水洗—堿洗—生物濾池—氧化”四級除臭系統,則實現了對異味的全封閉收集與處理,從根本上解決了環保設施常見的“鄰避效應”,將污水處理站從一個人人避之不及的“負資產”,變成了廠區內環境友好的組成部分。 “我們采用國際先進的第四代IC高效厭氧反應器,形成‘雙核驅動’。”孫哲說,“這套系統的價值在于,它不僅是在‘處理’污水,更是在‘提取’資源。污水中的有機物在反應器內被微生物降解,產生了大量高熱值的沼氣,這為后續的‘零成本’循環提供了關鍵原料。”
投資1035.69萬元建設的沼氣鍋爐項目,不久前投入運行,堪稱企業實現綠色生產的“點睛之筆”。“8座IC反應器在處理污水時,每天都會產生大量沼氣。過去,這些沼氣大多通過火炬直接焚燒排放,大量資源白白浪費了。”環維車間主任周志榮指著正在鋪設的管道說,“新項目徹底改變這一局面,沼氣將被作為高品質的綠色燃料,通過‘高溫焚燒—余熱鍋爐—蒸汽轉化’系統,直接回用于前端的藥品提取和濃縮工藝。” 這筆“變廢為寶”的賬算下來,結果令人驚嘆。據精準測算,項目投運后,年處理沼氣量將超過400萬立方米,可穩定轉化為3.96萬噸蒸汽。按市場蒸汽價格計算,僅此一項,年收益就高達900萬元。 “900萬元的收益,幾乎完全覆蓋了兩座污水站全年的運行成本,包括電費、藥劑費、人工和維護費用。”副廠長劉炳順說,“這意味著,污水處理系統實現了‘零成本’。巨大的環保投入,不再是純粹的消耗,而是形成了一個能夠自我維持的循環經濟閉環。” 據介紹,這一模式環境效益同樣顯著:年減碳量約達52433噸二氧化碳,占企業總碳排放量的22.9%,相當于為企業種下了一片286公頃的“無形森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