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走好新時期“滬泰路”⑤|“牽手”上海,共拓中國醫藥城新藍海
前不久,“滬泰同行·鏈動未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研討會舉行。來自上市公司、優強企業、金融投資機構的超60位企業家、投資人及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走進泰州,就泰州醫藥產業新動能、新機遇建言獻策。
當前,上海與泰州正形成生物醫藥產創融合的“雙向奔赴”。雙方定位互補,將泰州所能和上海所需緊密結合,打造“上海研發+泰州制造”的科創協同。“‘滬泰路’正在越走越親、越走越近、越走越寬。每一次滬泰兩地的交流互動,每一次滬泰兩地的思想碰撞,都讓大家對深化合作、攜手未來倍增信心。”泰州市委書記姜冬冬表示,泰州在生物醫藥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這里不僅擁有全國首家國家級醫藥高新區,還承擔著長江經濟帶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更獲得了江蘇省委、省政府重磅政策支持。 “近10年來,中國醫藥城醫藥產業規模年均增速保持兩位數增長,吸引了阿斯利康等14家全球知名跨國藥企落戶,成功培育了8家本土上市企業,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1300億元,連續兩年位列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前十強,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據泰州醫藥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蔣鵬介紹,泰州正在發力合成生物、細胞與基因治療等未來產業,致力打造全國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的產業高地。未來,中國醫藥城醫藥產業將形成“投產一批,在研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循環。
6月27日,泰州醫藥高新區(上海)投資促進會舉行,共達成意向合作項目38個,計劃總投資122.12億元,促進會現場簽約重點項目12個,涵蓋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化工及新材料、汽車及零部件等多個重點產業鏈,將為區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中國醫藥城的快速崛起,離不開帶有‘上海基因’創業者們的奮斗與支持,成功譜寫了‘上海研發+泰州制造’的雙贏篇章,有力推動了高新區的發展與壯大。”泰州市政府副市長,醫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高港區委書記張坤表示,近年來,為了更好融入上海、服務上海、接軌上海,高新區也在加速完善區域交通網絡。未來,隨著北沿江高鐵、鹽泰錫常宜鐵路的建成通車,高新區至上海核心區通行時間將進一步縮短,與長三角核心城市群的“一小時通勤圈”“半日經濟圈”正加速形成,將進一步加速兩地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對流,催生滬泰兩地發展的“協同效應”。
上海與泰州的合作,是“科創研發”與“產業轉化”的強強聯合。荃信生物、碩世生物、亞虹藥業、復旦張江、邁博太科、泰康生物等一大批滬字號藥企在泰州發展。今年4月,總部位于泰州的江蘇荃信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邁出全球化的重要一步,與海外基金公司達成合作,采用“NewCo”模式共同成立一家海外新公司,專門負責新藥的開發與銷售。“研發在上海,產業化在泰州,前研后產兩不誤。”江蘇荃信生物醫藥股份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超80%的研發團隊在上海的離岸創新中心。這是泰州嵌入式鏈接科創資源的縮影。通過布局大健康領域離岸創新中心,構建“離岸研發孵化、泰州轉化應用”協同創新模式,泰州推動本土創新和離岸創新雙向聯動。目前,泰州已在上海、無錫等地布局大健康領域離岸創新中心。該市實施“創新主體梯次培育”等六大行動,提升產業創新策源能力;設置“大健康產業創新能力提升專項”,支持企業開展研發創新。 在凱飛諾泰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內,實驗員正在利用機器進行人體肺部模擬實驗,測試吸入式多黏菌素的療效。目前,該產品已完成大部分臨床前研究,預計2028年完成新藥NDA申報,并上市銷售,將填補國內吸入式多黏菌素市場的空白。凱飛諾的領軍人物李健身兼澳大利亞科學院、澳大利亞健康與醫學科學院、美國微生物科學院三個院士,2023年,李健院士團隊被泰州(上海)區域離岸創新中心的優厚政策打動,攜多黏菌素項目入駐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開啟了本土化研發的新篇章。據了解,泰州(上海)區域離岸創新中心作為生物醫藥領域的離岸孵化器,立足上海張江,輻射全球,致力于匯聚頂尖科技資源與創新項目。目前,該中心已成功吸引包括凱飛諾、蕾靈百奧、蒙馬東極在內的10家企業入駐,實現了從“引進來”到“扎下根”的華麗轉身。
持續激發科技創新“聚變效應”,復旦大學、上海交大等院校與泰州共建研究院、實驗室。鏈接上海基礎研究與泰州產業應用,復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展現出“大科學裝置”的輻射力。依托上海總部的超算中心,該研究院建成20萬人級健康隊列數據庫。6月29日,泰州市召開產業科創強市建設大會,復旦大學副校長周磊代表學校簽署共建“生命健康泰州實驗室”合作協議。據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介紹,此次升級共建生命健康實驗室,標志著合作進入新階段。復旦大學將與泰州市政府、醫藥高新區管委會三方合作,整合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醫學、藥學等學科優勢資源,重點突破精準醫學與生物醫藥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助力泰州建設“六邊形”創新城市。 7月1日,北沿江高鐵通泰揚特大橋泰州引江河斜拉橋順利合龍,為全線按期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滬泰之間便利的交通,讓“雙城協同”愈發從容。“我們相信,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引領下,依托上海強大的創新策源功能和泰州堅實的產業化基礎,‘滬泰同行’必將‘鏈’動出更加輝煌的未來。我們期待,通過交流合作,能夠共同發現新機遇、布局新賽道、培育新動能,搶抓合成生物學、細胞與基因治療、AI制藥、高端醫療器械等未來增長點,共拓產業發展‘新藍海’。”姜冬冬表示,泰州,這座充滿活力、機遇無限的城市,將以最大誠意、最優環境、最好服務,與大家一道,在這片生物醫藥熱土上,共同創新業、展宏圖、贏未來。 【記者手記】 城市如人,有特色才會“被需要” 一個城市和一個人一樣,“被需要”是最主要的存在價值。阿里巴巴之所以選擇杭州作為“電子商務之都”,就是看中了杭州獨有的創業精神、宜居健康的發展環境和為未來拼搏的開放情懷。 泰州提出,舉全市之力打造中國醫藥城,努力將醫藥產業打造成全國領先的地標產業,就是對城市發展最有力的表達。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是泰州發展的“特區”、中國醫藥城的核心區,歷經十多年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蛻變,成長為“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醫藥名城。這其中,復旦張江、荃信生物、碩世生物、亞虹藥業等一批帶有“上海元素”的創新企業紛紛在中國醫藥城落地生根,復旦大學、長三角國創中心等科研院所頻頻“牽手”中國醫藥城,有力推動了中國醫藥城的發展與壯大。 當前,隨著產業鏈的重構和科技革命的深入推進,長三角地區面臨著諸多機遇與挑戰。隨著技術迭代、新業態涌現和上下游產業的協同創新,泰州生物醫藥產業在產業、技術、人才、環境等方面也都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壓力,如何提升中國醫藥城競爭力影響力,持續發揮生物醫藥產業更大承載作用,推動產業更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上海創新資源集聚、優勢突出,擁有64位生物醫藥領域兩院院士,從業人員達28萬人,基本形成了國家實驗室、研究型大學、高水平研究機構、科技領軍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協同發展的創新體系,這為泰州中國醫藥城勇攀高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高水平創新供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