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醫藥產業園交上優異發展答卷——前三季度規上工業開票增長48.5%
醫藥產業園是泰州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主承載地。記者最近獲悉一則好消息:今年以來,醫藥產業園工業經濟高開高走,前三季度規上工業企業開票185.93億元,同比大增48.5%。
今年,園區按照省、市、區系列部署要求,聚焦“建設具有重大影響力、核心競爭力的中國藥城”目標,致力提升產業質態、創新能級和服務水平,園區綜合實力穩步提升。截至目前,園區共45家企業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獲藥品注冊批件234張,獲得藥物臨床批件252張;共180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投產,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證(備案證)3241張;體外診斷試劑注冊證(備案證)2031張,約占全省1/5。 主導產業“個頭”不斷長大 21個新竣工項目成發展“引擎組” 前三季度,園區主導產業“個頭”不斷長大。化學藥新型制劑、生物藥產業貢獻突出,開票銷售分別同比增長59.3%、198.6%。
令外界矚目的是,重點品種加快上市。中慧元通國內首款四價亞單位流感疫苗獲批簽發,公司生產的針對2025至2026年流感季疫苗正發往全國各地接種點;朗博特研發的國家五類新獸藥鹽酸貝那普利匹莫苯丹片獲批(上市);博萊得利“貓三聯”滅活疫苗獲批國家二類新獸藥,上市以來銷售超過280萬頭份,結束國外品牌長期壟斷歷史;杜瑞制藥“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為國內獨家,1至9月銷售同比增長92.2%;阿斯利康地產化品種安達唐納入參比制劑目錄,目前該品種銷售已超70億元。 活力涌流的產業發展扎根于堅實的項目根基。今年以來,園區以“三比一提升”為高質量發展指揮棒,重大項目建設持續實現新突破。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園區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5個,計劃總投資約154.22億元,完成全年目標的75%,其中5億元或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21個、10億元以上項目5個。上半年,園區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6個,今年4個“省重大”項目均在全力推進。 安達釋項目建設、產品申報正同時推進,項目投產后泰州將成為阿斯利康糖尿病產品的全球生產供應基地;邁博太科西妥昔單抗β注射液新增生產場地年內將通過GMP審查,明年單產品規模將超10億元;百英生物抗體、蛋白藥物及診斷試劑項目正大力推進產業化,將形成年提供抗體、蛋白表達生產與服務120000L、抗體發現服務2000次的能力……今年園區新竣工21個億元以上項目,這些重大項目正成為園區發展“引擎組”。 創新與服務推動企業“起飛” 今年新獲藥品注冊批件11張 亮眼的經濟數據,還源自創新實力提升。
創新平臺建設取得一系列成果,支撐醫藥產業園更多科研成果“起飛”。藥物非臨床研究中心(GLP)建設全面提速,一期項目正緊鑼密鼓建設;推動離岸創新,ICGEB區域研究中心P2生物安全實驗室備案獲批,二期共建協議簽署,并與總部簽訂意大利實驗室建設補充協議;國家中藥先進制造與現代中藥產業創新中心泰州分中心建設穩步推進;疫苗工程中心建成全市唯一的省級標桿孵化器。此外,南醫大泰州研究院獲批成為2025年泰州市疫苗產業化開發重點實驗室,復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科技創新2030“中國自然人群示范隊列(泰州隊列)建設研究”重大項目進展順利。園區還構建起完備的一體化科技項目孵化培育體系,已打造形成8家孵化載體,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0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64家,并已建成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3家、市級企業重點實驗室9家。當前,高端創新人才正加快集聚,今年上半年園區組織企業申報國家級重點人才計劃59個、同比增加7%。 專業服務集成升級,成為工業經濟高歌猛進的“加速器”。據了解,在園區專業服務下,今年企業新獲藥品注冊批件11張、藥物臨床試驗默示許可2張、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6張,目前在申報上市藥品有79個。園區成功幫助阿斯利康“安達唐”豁免生物等效性,有效解決藥品“出海”難題,助力賽諾菲申請藥品跨省委托儲存并順利變更許可證,還協助36家藥企377個品規、114家醫用耗材企業4234個品規在江蘇省平臺掛網。 全力沖刺四季度 鞏固提升園區競爭力全國排名
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形勢,接下來,醫藥產業園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全面統籌各方資源力量,從項目、企業、創新、服務等維度持續發力,全力沖刺四季度,力爭交上漂亮的“年終答卷”。 項目建設仍是“頭版頭條”。園區將著力提升項目轉化率、謀劃外資項目、深化“產業+基金”模式,確保完成一批高質量項目建設。據了解,2025年,園區預期目標為規上工業總產值增13%、工業開票銷售收入增12%、新增規上企業24家以上,將進一步穩固并提升全國生物醫藥園區綜合競爭力前十強排名,加快打造更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實力園區、活力園區和魅力園區。 園區將進一步抓實企業培育,提高發展內涵。推動各個層面的科技資金、產品獎勵、人才資金等向企業集中,深入實施產業鏈提升工程、健全企業梯次培育機制、提高新市場開拓和新場景應用能力,形成創新創業企業生生不息、大中小企業百花齊放的集群生態。 園區還將持續寫好創新引領和服務集成兩篇“大文章”,增強發展新動能。深化大院大所合作,探索國際頂尖人才柔性引進、高端智庫建設,打造市場導向、主體多元、機制靈活的創新聯合體,并不斷吸引集聚國內外高端創新要素形成多領域協同創新網絡。放大部省共建、舉全市之力建設中國醫藥城效應,真正做到“企業吹哨、專員報到、團隊協調、園區銷號”,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力爭到“十五五”末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到千億級。 醫藥產業園是泰州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主承載地。記者最近獲悉一則好消息:今年以來,醫藥產業園工業經濟高開高走,前三季度規上工業企業開票185.93億元,同比大增48.5%。
今年,園區按照省、市、區系列部署要求,聚焦“建設具有重大影響力、核心競爭力的中國藥城”目標,致力提升產業質態、創新能級和服務水平,園區綜合實力穩步提升。截至目前,園區共45家企業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獲藥品注冊批件234張,獲得藥物臨床批件252張;共180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投產,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證(備案證)3241張;體外診斷試劑注冊證(備案證)2031張,約占全省1/5。 主導產業“個頭”不斷長大 21個新竣工項目成發展“引擎組” 前三季度,園區主導產業“個頭”不斷長大。化學藥新型制劑、生物藥產業貢獻突出,開票銷售分別同比增長59.3%、198.6%。
令外界矚目的是,重點品種加快上市。中慧元通國內首款四價亞單位流感疫苗獲批簽發,公司生產的針對2025至2026年流感季疫苗正發往全國各地接種點;朗博特研發的國家五類新獸藥鹽酸貝那普利匹莫苯丹片獲批(上市);博萊得利“貓三聯”滅活疫苗獲批國家二類新獸藥,上市以來銷售超過280萬頭份,結束國外品牌長期壟斷歷史;杜瑞制藥“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為國內獨家,1至9月銷售同比增長92.2%;阿斯利康地產化品種安達唐納入參比制劑目錄,目前該品種銷售已超70億元。 活力涌流的產業發展扎根于堅實的項目根基。今年以來,園區以“三比一提升”為高質量發展指揮棒,重大項目建設持續實現新突破。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園區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5個,計劃總投資約154.22億元,完成全年目標的75%,其中5億元或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21個、10億元以上項目5個。上半年,園區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6個,今年4個“省重大”項目均在全力推進。 安達釋項目建設、產品申報正同時推進,項目投產后泰州將成為阿斯利康糖尿病產品的全球生產供應基地;邁博太科西妥昔單抗β注射液新增生產場地年內將通過GMP審查,明年單產品規模將超10億元;百英生物抗體、蛋白藥物及診斷試劑項目正大力推進產業化,將形成年提供抗體、蛋白表達生產與服務120000L、抗體發現服務2000次的能力……今年園區新竣工21個億元以上項目,這些重大項目正成為園區發展“引擎組”。 創新與服務推動企業“起飛” 今年新獲藥品注冊批件11張 亮眼的經濟數據,還源自創新實力提升。
創新平臺建設取得一系列成果,支撐醫藥產業園更多科研成果“起飛”。藥物非臨床研究中心(GLP)建設全面提速,一期項目正緊鑼密鼓建設;推動離岸創新,ICGEB區域研究中心P2生物安全實驗室備案獲批,二期共建協議簽署,并與總部簽訂意大利實驗室建設補充協議;國家中藥先進制造與現代中藥產業創新中心泰州分中心建設穩步推進;疫苗工程中心建成全市唯一的省級標桿孵化器。此外,南醫大泰州研究院獲批成為2025年泰州市疫苗產業化開發重點實驗室,復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科技創新2030“中國自然人群示范隊列(泰州隊列)建設研究”重大項目進展順利。園區還構建起完備的一體化科技項目孵化培育體系,已打造形成8家孵化載體,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0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64家,并已建成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3家、市級企業重點實驗室9家。當前,高端創新人才正加快集聚,今年上半年園區組織企業申報國家級重點人才計劃59個、同比增加7%。 專業服務集成升級,成為工業經濟高歌猛進的“加速器”。據了解,在園區專業服務下,今年企業新獲藥品注冊批件11張、藥物臨床試驗默示許可2張、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6張,目前在申報上市藥品有79個。園區成功幫助阿斯利康“安達唐”豁免生物等效性,有效解決藥品“出海”難題,助力賽諾菲申請藥品跨省委托儲存并順利變更許可證,還協助36家藥企377個品規、114家醫用耗材企業4234個品規在江蘇省平臺掛網。 全力沖刺四季度 鞏固提升園區競爭力全國排名
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形勢,接下來,醫藥產業園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全面統籌各方資源力量,從項目、企業、創新、服務等維度持續發力,全力沖刺四季度,力爭交上漂亮的“年終答卷”。 項目建設仍是“頭版頭條”。園區將著力提升項目轉化率、謀劃外資項目、深化“產業+基金”模式,確保完成一批高質量項目建設。據了解,2025年,園區預期目標為規上工業總產值增13%、工業開票銷售收入增12%、新增規上企業24家以上,將進一步穩固并提升全國生物醫藥園區綜合競爭力前十強排名,加快打造更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實力園區、活力園區和魅力園區。 園區將進一步抓實企業培育,提高發展內涵。推動各個層面的科技資金、產品獎勵、人才資金等向企業集中,深入實施產業鏈提升工程、健全企業梯次培育機制、提高新市場開拓和新場景應用能力,形成創新創業企業生生不息、大中小企業百花齊放的集群生態。 園區還將持續寫好創新引領和服務集成兩篇“大文章”,增強發展新動能。深化大院大所合作,探索國際頂尖人才柔性引進、高端智庫建設,打造市場導向、主體多元、機制靈活的創新聯合體,并不斷吸引集聚國內外高端創新要素形成多領域協同創新網絡。放大部省共建、舉全市之力建設中國醫藥城效應,真正做到“企業吹哨、專員報到、團隊協調、園區銷號”,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力爭到“十五五”末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到千億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