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哥VS南哥!對決紫金之巔,續寫鳳凰傳奇
今天(10月18日) 蘇超的重頭戲 泰州隊對戰南京隊的半決賽 就要打響啦 當海陵再次對上金陵 這場比賽 兩地網友期待已久
一衣帶水同飲一江水 兩地一家親大江奔涌 激蕩交融泰州與南京兩地的經濟和人文交流從未間斷歷史與現實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壯闊時代再次交匯
泰州
泰州,蘇中門戶,2100余年的建置史,是江蘇聯通東西、承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自古就被譽為“水陸要津,咽喉據郡”。
南京
南京,江蘇省會,有2500年建城史,450年建都史,十朝都會風起云涌,書寫了大半部中國歷史。
文脈相通
泰州與南京這兩座城市自古以來都是有底蘊的名城 ▼ 以文鑄魂泰州,走出呂夷簡、晏殊、范仲淹富弼、韓琦五位宰相自此“名城名宦交相重”施耐庵、鄭板橋、梅蘭芳、柳敬亭以戲曲曲藝小說書畫最貼近百姓的形態 躋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殿堂 泰州學派讓“明體達用”“百姓日用”的思想從此生發
南京,是六朝古都 又稱十朝都會 承載千年文脈 孕育了眾多文學巨匠 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都曾在此留下不朽詩篇 云錦、金陵折扇、雨花石等 傳統文化產品享譽中外
△南京玄武門 以鳳為名古海陵形似鳳凰泰州史稱鳳凰城 南京的街頭巷尾 同樣藏著與鳳凰難分難解的緣分“鳳凰臺”“鳳臺路”“鳳凰西街”“鳳凰山公園”…… 這些帶著“鳳” 字的地標與景致 共同勾勒出南京與鳳凰交織的傳奇脈絡
“天下鹽稅,兩淮居半, 兩淮鹽稅,泰州居半” 南京,臨江繞河自六朝至清末一直是漕運中心 鹽稅文化、漕運文化因水而興 作為江淮經濟帶重要地域 泰州鹽稅與南京漕運 共同支撐了區域經濟命脈
雙城印記
在江蘇高質量發展的版圖上 泰州與南京的"雙城記"始終引人注目 ▼ 作為江蘇最年輕的地級市 泰州全力做好“產、水、文、人”四篇文章致力構建以“大海新晨”為標志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生物醫藥、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兩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持續壯大
展現了強勁的核心競爭力 擁有4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上萬家高新技術企業 數量居全國前列 石化、電子、汽車、鋼鐵等 四大支柱產業持續煥新、躍升、蝶變 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穩健
泰州,是承南啟北的“水陸要津,咽喉據郡” 以百里長江為紐帶 建設產業先進、興旺發達的 現代化濱江城市帶
南京,依江而生,伴江而興 是萬里長江進入江蘇的“第一站” 也是全省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
丁劼 攝 泰州和南京因水相連 生態相依頭頂一片天、共飲一江水萬里長江滔滔東流泰寧距離正不斷縮短泰州到南京動車1小時25分鐘打“高的”上下班的“跨城打工人”越來越多路成網、道互聯、心更近。
人才相親
南京泰州發展“同此涼熱” 兩地間的人才大量流動 ▼ 泰州,基礎教育強市 重文興教 名賢輩出 當代走出葉培健、李德仁等兩院院士
南京,高等教育大市 53所高校、61所科研院所 是這座城市最引以為傲的資源
我為你輸送優質學子 你為我培養各類人才
精神相融
一個偉大的城市 一定有一個偉大的靈魂——城市精神 這種精神照耀著城市砥礪前行 ▼ “三個不相信”是泰州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特質一代代泰州人惜福保家從不畏縮,退敵而進留下曲曲壯歌以楊根思的“三個不相信”為魂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泰州人造就一批實業冠軍進入新時代“人民科學家”葉培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德仁在更大舞臺上走向星辰大海
歷史卷軸里的南京適逢國家和民族危難的時刻這個城市的人民能舍生取義和浴血奮戰守土守國為國家創造長治久安 適逢百年風云變幻和全球范圍科學、技術、文化和經濟競爭的大潮中勇于破浪前行直至走在世界經濟發展的前沿 在追求理想與創新發展的中人們有幸福感和責任感地為國家和民族擔負重任
“人人都要當南哥 但蘇A只有一個”
褚旭峰 攝
綠茵賽場上 城市精神特質具象表達 城市血脈里 競技精神融入發展
泰州、南京共享著“強富美高”的江蘇基因雙城將演繹出不一樣的精彩書寫新的雙城記 今晚 南京奧體中心 我們見分曉 為泰州和南京加油吧!
我們相信“黑馬”泰州可以再續鳳凰傳奇
|

泰州⇋南京



以水為脈泰州,通江達海
南京產業基礎雄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