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吃飯點”更是“互助點”,這個村的“高齡老人助餐點”建到群眾心坎里
上午11點,興化市昌榮鎮富民村黨群服務中心里,“高齡老人助餐點”招牌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餐廳里飯香撲鼻,85歲的姚粉英老人端著熱乎飯菜笑得滿足:“以前燒次飯吃好幾天,現在天天有葷有素,還能和老姊妹嘮嗑,心里亮堂極了!”這個“嵌”入黨群服務中心的助餐點,既解了高齡老人“吃飯難”心結,更讓村黨組織服務貼緊民心。
今年以來,興化以村(社區)黨組織“放亮”項目為抓手,突出“可承受、可持續、黨群聯動”原則,鼓勵結合實際挖資源,聚合力,構建共建共享治理格局。昌榮鎮黨委秉持“基層黨建從點滴做起”理念,指導全鎮實施20余個項目,富民村助餐點便是重點推進的項目之一。 助餐點每日供應“一葷兩素一湯”,由本村婦女掌勺,既合老人口味,也為她們增添了穩定收入。“去年冬天走訪,見獨居的袁叔吃著剩了幾天的菜,我當即暗下決心要解決這事。”富民村黨總支書記陳有模回憶,今年村里啟動“放亮”項目時,助餐點因群眾呼聲高,成為基層治理類“自選動作”。 項目推進中,10名黨員帶頭組建“助老先鋒隊”,有人挨家挨戶宣傳,記下老人“要軟爛、少放鹽”的需求;有人摸清送餐路線,確保行動不便的老人能按時吃上熱飯。黨員的先鋒勁頭帶動12名村民主動加入,“黨員+群眾”志愿者每天搭檔在崗,洗菜、分餐、送餐,把服務做實做細。“大家都把助餐點當自家事,黨群一條心比啥都管用。”志愿者蔡明婷笑著說。 如今,助餐點不只是“吃飯點”,更是老人的“互助小聚點”。81歲的曹珍女坦言:“自家種的菜能抵餐費,閑時幫著收拾,來這兒吃飯,人精神多了,在外務工的兒子再也不用擔心我和老伴吃飯問題。”截至目前,富民村助餐點累計服務老人超4200人次,食品安全“零問題”,滿意度達100%。一餐熱飯,既解民生難題,更拉近黨群距離,讓黨組織凝聚力“看得見、摸得著”。
夕陽下,志愿者提著貼有“愛心囑托”的餐盒送上門,暖意從餐盒縫彌漫。這份溫暖早已不止于富民村——在昌榮鎮,22個“放亮”項目全域推進,涵蓋盤活土地、壯大集體經濟的經濟發展類項目,守護“一老一小”、化解鄰里矛盾的基層治理類項目,以及整治人居環境、倡導文明養寵的環境治理與移風易俗類項目,鎮黨委始終緊扣“可承受、可持續、黨群聯動”核心,以“小切口”破解民生“大難題”。 如今,昌榮鎮的“放亮”項目已成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黨員帶頭沖鋒,群眾主動參與,土地利用率升了、留守兒童有人管了、高齡老人吃得暖了、村莊環境變美了……黨建溫度暖了一村人心,更彌漫全鎮鄉村振興的各角落,以全域共建共享實效,織就覆蓋“老中青少”、兼顧“生產生活生態”的幸福圖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