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 | “放下鋤頭去排練,放下筷子當演員”,全國“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動舉行
“銀杏葉鋪成的金色大道,是你我奔跑過的童年,小作坊里磨面打米的轟響中,藏著“家來吃飯哦”的聲音;九龍口蜿蜒的清波里,蕩漾著我們最初的夢想……”10月6日,《月喚歸途、鄉愁如歌》——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國“四季村晚”王莊村示范展示活動在泰興市姚王街道舉行,歡快的歌舞聲中、非遺串起的吃喝玩樂“一站式”活動,吸引了數千名村民回村觀看、游玩。 粯子粥、油攤燒餅、魚湯面、扁食、漲燒餅等本土傳統美食,由本村手藝人現場制作,一碗熱氣騰騰的粯子粥,瞬間喚起在外游子的童年記憶,引得大家圍坐品嘗,共話團圓。“我們搬遷了,但家一直念著我們,出門在外,最想念的就是家鄉味道,尤其是這口粯子粥的味道,喝到它,感覺就像回了家。”一位從外地趕回來的村民端著粥碗,邊小口啜飲,邊滿是感慨地說道,“搬遷后,難得能再喝到這么地道的粯子粥,這味道一入口,記憶里老家的模樣、鄰里間的熱鬧,一下子全涌回來了。”
草編這門“化草為寶”的古老手藝在現場精彩呈現,草編手藝人錢老師靈活地運用麥稈、稻草等材料,經編、織、纏、繞等手法,不一會兒,一個個造型精巧的草編筐、活靈活現的草編動物便誕生了。此次活動,王莊村還將傳統花燈制作、金箔畫、扎染、糖畫等非遺文化聚集到村晚現場,精美的作品和精湛技藝讓前來觀賞的群眾贊不絕口,指尖的技藝傳承活力在此盡情綻放。“希望孩子能多了解這些老手藝,把非遺文化好好傳下去。”前來駐足觀看的村民說道。 堅持“本土原創”是本次“村晚”的一大亮點,以“王莊人、王莊事、王莊情”為創作源頭,從節目創作、演員選拔到現場互動,全方位融入本村元素。節目抒寫王莊發展故事,唱出百姓幸福心聲。晚會從“幸福、吉祥、如意”三個方陣K歌開始,歌聲讓現場氣氛瞬間“燃”了起來。“這個‘村晚’是我們老百姓自己的晚會,節目呈現的是我們的身邊事、身邊人。‘幸福王莊’的生活,都濃縮在節目里,希望我們的村晚每年都辦下去。”演出散場時,不少百姓意猶未盡地說。
“這次村晚我們將‘村民當主角’作為核心理念,取材王莊真實生活,真正實現‘放下鋤頭去排練,放下筷子當演員’的文化氛圍。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挖掘鄉村文化資源,開展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讓鄉村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王莊村黨總支書記吳俊華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