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 | 讓國粹走進校園、用經典滋養青春,第十七屆高校京劇票友會在泰州舉行
讓國粹走進校園,用經典滋養青春,第十七屆高校京劇票友會新近在泰州學院舉行。
作為全國高校京劇藝術交流的年度盛事,也是2025泰州梅蘭芳藝術節的重要活動之一,本屆票友會自8月啟動報名以來,吸引了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五十余所高校積極響應,共報送135個高質量節目。 首場演出在泰州梅蘭芳京劇團的《梨花頌》中拉開帷幕。隨后,來自復旦大學的喬楚、喬清表演了《白蛇傳•游湖》,華東理工大學姜賢武則獻上《打嚴嵩•忽聽萬歲傳圣命》。一個個精彩節目讓在場的師生沉浸其中,如癡如醉。 本屆高校京劇票友會從9月30日持續至10月4日,共設七場精彩演出。來自全國各地不同類型高校的同臺獻藝,充分展示了全國高校在京劇教學、社團建設與創新傳承方面的扎實成果,也為票友會營造出“流派紛呈、青春盎然”的藝術特色。節目形式豐富多彩,包括42個展現唱腔功底的清唱節目、52個兼具服飾與表演之美的彩唱節目,以及41個折子戲,涵蓋《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梅派經典,以及《野豬林》《鎖麟囊》等不同流派代表作。部分高校還創新融入昆曲元素,實現了“京昆同臺”的藝術呈現。作為東道主,泰州學院師生全程參與此次活動,共同見證這場國粹藝術的青春盛會。 “以戲為媒 以美育人”高校京劇文化研討會同期在泰州學院舉行,專家學者們圍繞京劇藝術在高校的普及實踐與創新發展展開深度研討,為傳統戲曲與現代美育的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 作為現代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家鄉,“梅韻京腔”已成為城市鮮明的文化標識。本次研討會聚焦高校京劇傳承的核心命題,在激發學生興趣、革新教學模式、拓展傳播路徑等方面形成共識。“當代青年是傳統文化傳承的核心力量,作為梅蘭芳故里的高校,我們肩負著激活傳統藝術生命力的特殊使命。”泰州學院音樂學院院長孫菡表示,要將京劇藝術系統性融入現代教育體系,讓青年學子在耳濡目染中建立文化自信。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原教學教研處處長王如昆建議高校充分運用數字化手段,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還原經典表演、打造互動體驗,讓京劇藝術更貼近青年審美;復旦大學副教授章偉國提出,應打破戲曲通識課的程式化教學局限,開發沉浸式創意實踐課程,將水袖功法、臉譜藝術等轉化為可參與、可創作的教學模塊;南京師范大學美育中心指導教師殷翀強調,可以通過成立戲曲社團、舉辦校園展演等載體,形成普及性與專業性兼顧的高校美育生態。 面向未來實踐,泰州學院教務處處長黃華明確了學校的發展思路:將以專業課程為基礎、社團活動為載體、跨學科合作為支撐、國際交流為延伸,構建全方位京劇美育培養體系。這與我校近年來推動的“以美育促德育”育人理念一脈相承。泰州梅蘭芳藝術中心徐振斌則表示,將持續發揮平臺優勢,搭建全國高校京劇交流橋梁,促進高校間的京劇藝術學習與互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