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 | 從人人嫌棄的“鍋底洼”到個個追捧的“詩與遠方”——“蘇中三村”是怎樣“煉”成的
假期溱湖景區搖櫓船碼頭游人如織 (湖南軒供圖) 國慶中秋假期,鄉村游持續火爆,大批游客來到泰州市的泰興市黃橋鎮祁巷村、姜堰區溱潼鎮湖南村、興化市千垛鎮東旺村,邂逅心中的“詩和遠方”。 十多年前,這“蘇中三村”都默默無聞,如今頻頻獲得“國”字號榮譽稱號,吸引大批外地游客前來觀光打卡。“蘇中三村”脫穎而出,“發展密鑰”是什么? 三村蝶變: 從“默默無聞”到“全國揚名” 祁巷村、湖南村、東旺村,依次由南往北,各有特色。 沿著334省道兩邊,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一塊塊“國”字號金字招牌一下子就讓人感覺到祁巷村的與眾不同。10月4日晚,4艘全新的水上演出船在祁巷村小南湖風景區亮相。“水韻祁巷”沉浸式水上演出,將舞臺搬到水上,4名村民成為實景演出的主角,演藝節目與民俗表演、燈光秀、煙花秀相結合,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河南商丘的懷鵬第一次帶妻兒來游玩,“想不到一個村環境這么好、這么美,小孩玩得很開心。”“實景演出很震撼。”來自淮安的游客朱玉梅說,兩年前來游玩過,如今新增了許多游樂設施,變化很大。 干凈整潔的村道上,外地牌照的自駕游車輛來來往往;小橋流水的棧道邊,游客們悠閑漫步、開心拍照;農家樂、民宿、商店也都忙碌起來……這個國慶中秋假期,湖南村迎來“旅游熱”,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而來,感受這座里下河水鄉村落的獨特魅力。“哎,老張,忙著吶!”“小徐,假期游客多,注意安全!”從村里往景區里去,湖南村黨委副書記張雨林一路上都在跟遇見的熟人打招呼,保安師傅、保潔大姐、觀光車司機、碼頭售票員……這些崗位上,處處活躍著湖南村村民的身影。張雨林自豪地說,如今的湖南村,中國最美鄉村試點村、江蘇省最具魅力休閑鄉村等諸多光環加身。今年暑期,溱湖阿派朗創造力樂園在湖南村開業,村里的旅游資源進一步豐富,吸引了不少年輕人返鄉就業創業。 芋頭燒肉、清蒸大閘蟹、河蚌韭菜……10月2日中午,東旺村國蘭農家土菜館,老板娘陳晨端出一道道美味農家菜,客人大快朵頤。土菜館門口的停車場,停滿了來自南京、常州等省內外的汽車。一路之隔,千垛景區內,菊花陸續綻放,游人如織。“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多好!”陳晨感嘆道,除了農家樂之外,家里還開了民宿,一年能掙近40萬元,帶動了5人就業。在千垛戀民宿,記者遇上了從河南信陽開車趕過來度假的喻先生一家五口。“朋友來過,就推薦給我們了。”喻先生說,水鄉興化生態好、風景好、美食好,雖然路途有點遠,但不虛此行。 錯位發展: 從“千村一面”到“百花齊放” 隨著休閑游、生態游、鄉村游的興起,鄉村特色在鄉村旅游開發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但現實中,部分鄉村旅游項目僅僅將鄉村特色表象放大、復制,使塑造出來的特色鄉村意象缺乏原真性,陷入“千村一面”的尷尬境地。“蘇中三村”特色都在“水”,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錯位發展,有的辦賽事辦“村晚”,有的做強“花經濟”,有的放大傳統民俗,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喜人景象。 10月4日,“和善園杯”江蘇省第八屆殘疾人垂釣全國邀請賽在祁巷村小南湖舉行,共有200多名殘疾人選手參加角逐;5日開賽的江蘇省第26屆夕陽紅釣魚比賽,有100多名選手參賽。“祁巷村無山無水,不具備發展旅游的先天優勢,但憑著‘沒有什么我們就創造什么’的信念,黨員干部群眾在廢溝塘上挖地成湖、堆土成山,硬生生‘造’出了一個風景宜人的景區。”祁巷村鄉村振興特邀顧問丁曉晴說,祁巷曾經是連續多年被泰興市重點扶持、2001年村集體經濟負債280多萬元的落后村,如今擁有諸多“唯一”“第一”,世界小姐大賽也辦到了村里來。這得益于2001年4個自然村合并組建,村里建起了千人垂釣競賽基地,連續3年承辦全國規模最大的雙人釣魚大賽,2017年入選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在全國率先舉辦了“村晚”,并兩次成為國家級“村晚”示范展示點;2022年,江蘇省農民豐收節主會場就選在祁巷村。 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東旺村是全球“四大花海”之一的千垛景區所在地,垛田地貌為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油菜花帶來的“花經濟”很可觀,但花期太短,一年僅一個月時間。過去,每年春天忙完菜花節,陳晨的公婆就得收拾行囊出門打工了。鄉村旅游如何進一步發展?從2014年起,興化在油菜收獲后種植菊花,辦起品蟹賞菊旅游活動。歷經10余年發展,“春看菜花,秋品菊花”已成千垛景區嶄新名片。村里頭腦活絡的村民辦起了農家樂、民宿,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據東旺村民宿工作負責人蔣忠維介紹,村里的民宿、農家樂從起初的屈指可數發展到現在的80多戶,目前已具備日接待2000人次食宿的能力,年接待休閑觀光客達50萬人次。村內常住人口約1200人,其中有三分之一吃上“旅游飯”。 “天下會船數溱潼,四海游客來觀光……”溱湖濕地公園內,搖櫓船緩緩行駛在水面,載著船上的游客沉浸式體驗濕地風光,船娘們唱起小調引得游客鼓掌點贊。“湖南村是溱湖國家濕地公園所在地,坐擁國家5A級景區,過去人們嫌棄的‘鍋底洼’,如今已成為長三角名副其實的‘城市綠肺’、備受游客青睞的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據張雨林介紹,村里共有1200多戶,直接在景區上班的不少于400人,而依靠景區從事旅游相關工作的上千人,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吃“旅游飯”的。景區搖櫓船是湖南村與溱湖景區合作開發的旅游項目,從最初的10條發展到如今的100多條,每年為村集體帶來200多萬元的營收。 片區突破: 從“好鄰居”到“合伙人” “蘇中三村”的名氣越來越響,收獲了“潑天的流量”。然而,“網紅村”農文旅融合發展,都面臨著如何從“網紅”到“長紅”、從“一枝獨秀”到“美美與共”,讓農民獲得更多收益、惠及更多鄉村的新課題。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泰州市副市長周小慧表示,片區化發展是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2024年以來,泰州市堅持片區化推進、組團式發展,全要素推進片區建設,推動資源整合、業態融合、人才聚合,用“抱團發展”的智慧,把相鄰村屯由“好鄰居”變為“合伙人”。 “片區化”就是把鄉村按需“打包”,將位置鄰近、產業互補、文化相通的村莊進行“組團整合”,一起規劃,增強協同效應,形成聯動產業片區連片發展的思路。以東旺村為核心的千垛田園是國家級田園綜合體項目,以“大景區”理念建設“村落景區”,實現村莊建設與千垛景區旅游資源的互動互補、共融共享,營造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效果。片區化鄉村振興聯盟黨委巧打“蟹+景”組合牌,將周韓村的河蟹育繁推一體化示范基地與東旺村的千垛景區結合起來,在周韓村興建河蟹文化館,推出特色研學游;在東旺村周邊拓建采摘園、康養基地,構建起集賞花、品蟹、康養、采摘、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休閑旅游片區,讓游客賞罷花海,既能駐足品蟹,又可體驗采摘樂趣。周韓村村民說,現在游客們能玩一整天,螃蟹更好賣了,擺攤收入也翻了倍。 片區化建設,關鍵在人。在祁巷村黨委書記丁雪其看來,祁巷村的發展,主要得益于吸引本村能人和社會資本參與。作為村里第一個返鄉創業的大學生,丁冬“創業有人幫”的故事在鄉鄰間廣為傳播,引發了返鄉創業潮。如今,405個“草根”創業項目在祁巷村落地開花。“新農村建設、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等試點,祁巷村都是第一批參與并建成。我們完善了‘市場化運作、公司化運營、保姆式服務’模式,村里參與鄉村生態旅游、研學培訓產業的企業,都是引進的社會資本,村里負責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配套服務并保駕護航。”丁雪其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