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值增12.4%,目標300億!靖江汽車零部件產業“新”力澎湃
今年以來,靖江汽車零部件產業“百花齊放”,來自企業的開票銷售數據也振奮人心:欣盛尚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票銷售7600萬元,同比增幅147.9%;江蘇鋒拓精鍛科技有限公司開票銷售1619.5萬元,同比增幅135.3%;靖江市華宇動力科技有限公司開票銷售7578.4萬元,同比增幅61.3%;江蘇恒力制動器有限公司(簡稱“恒力”)旗下全資子公司江蘇恒朝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5億元的線控制動系統生產項目即將竣工投產,預計年開票5億元。 “以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為重點,靖江汽車零部件產業正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擴大配套優勢,‘456’鏈群產業的集群效應進一步凸顯。”靖江市委書記申強表示,2030年靖江汽車零部件產業規模目標突破300億元,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 “龍頭”引領 產業集群優勢日益凸顯 2023年,靖江輕量化車身零部件產業入選江蘇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主導產品涉及汽車發動機系統及零部件、車身系統及零部件、底盤系統及零部件、車載設備等4大類300多種。在“456”產業鏈群戰略指引下,靖江構建起以龍頭企業為核心、400多家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產業新生態。 華達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達科技”)智能化車間里,投資2.3億元、專為小米汽車量身打造的深度融合激光釬焊和智能機器人協作等尖端技術的自動化生產線10月即將投產,預計年新增產值3億元。
新程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簡稱“新程工業”)是國內車身沖焊件領域的領軍企業。剛上線的新能源輕量化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轉,為比亞迪、蔚來等車企趕制訂單,“這款防撞梁產品比傳統零件減重30%,但強度提高了50%,已經成為多家新能源車企的首選。”新程工業研究院院長黃銀權介紹。 5月26日,光電顯示產業園暨永盛光電輕量化鋁鎂合金壓鑄件產業化項目在靖江城北園區開工,這是永盛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在MiniLED背光源一期項目開工后的戰略升級,該項目將進一步鞏固公司市場地位。 在龍頭企業引領下,靖江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優勢日益凸顯,今年1-7月,汽配規上企業實現開票銷售94.7億元,同比增長12.4%,實現利潤3.3億元,同比增長3.9%。 靖江“456”戰略特別強調產業鏈協同發展,目前全市已形成從原材料供應、模具設計制造、零部件生產到檢測認證的完整產業鏈,集群效應顯著。新程工業、華達科技等龍頭企業帶動了一大批配套企業發展,如華達科技為小米汽車配套的焊接總成項目,就拉動了本地10余家中小企業進入供應鏈體系。“我們的供應商大部分在靖江本地,配套半徑短,響應速度快。”華達科技采購負責人表示。 延伸產業鏈,做大做強產業鏈。青山集團下屬企業江蘇如山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延伸在靖江的不銹鋼深加工產業鏈條,與山東華東不銹鋼制造有限公司合作投資5億元,建設洗衣機內筒及汽車配件生產線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年產汽車排氣管40萬套、汽車高端裝飾條3萬噸、洗衣機內筒400萬套,年開票銷售14.5億元。 智造升級 搶占新能源賽道筑優勢 今年以來,靖江積極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建設了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區,目前入駐企業127家,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恒義工業主攻電池箱下托盤總成、電機殼等零部件,其新能源汽車電池殼體市場占有率位列全國第二、全省第一;永盛光電MiniLED背光源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 創新是靖江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創新成果持續涌現。江蘇恩高光學材料有限公司是靖江創新培育的汽車零部件代表企業,也是國內首家成功獲得歐洲汽車塑料玻璃E-mark認證、通過ECER43嚴格測試標準的汽車塑料透明材料及PC車窗、天幕的制造企業。北京冬奧會火炬傳遞采用的5G無人車,其PC(聚碳酸酯)變色天幕和免噴涂一體化車身等,均來自該企業。自落戶靖江以來,企業快速發展,目前在手訂單已超過6億元。
近年來,靖江支持華達科技、新程工業、皓月汽車等龍頭企業,圍繞轎車“高強度、輕量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加大一體化壓鑄、鎂鋁合金輕量化零部件、智能車鎖系統等技術研發力度,企業創新成果豐碩。截至8月底,全產業新增省先進級智能工廠9家,實施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項目6個。 “智改數轉網聯”是汽車零部件產業轉型創新的關鍵抓手。江蘇佳通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嵌入新能源汽車供應鏈,江蘇金卡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成功進軍AGV智能小車領域,江蘇金也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專注制動器研發生產……靖江通過出臺《靖江市汽車零部件產業“智改數轉”行動計劃》,對企業智能化改造投入給予一定比例補貼,目前全市已有70%的規上企業啟動了數字化改造項目。 項目招引,推陳創新。今年以來,靖江聚焦發動機總成、汽車底盤總成、車載顯示系統、智能座艙等領域,強化補鏈延鏈建鏈,著力招引建設威爾曼森汽車投資的汽車部件制造項目、天龍車輛投資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及換電裝備生產線智能化改造項目等3個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在建2個重點項目。 整合資源 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 5月13日,兩岸(泰州)新能源汽車產創融合對接會在靖江舉行。比亞迪、環旭電子股份等70多家兩岸汽車整車、零部件產業代表企業負責人齊聚一堂,為靖江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戰略布局、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等提出建議。這種產業鏈對接活動已成為靖江“456”戰略的常態化舉措。 人才是產業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素。面對縣級市吸引高端人才難的問題,靖江創新人才引進模式,通過校企合作、異地研發等方式突破地域限制。前不久舉辦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鏈校企合作供需對接會上,恒力、華達科技、新程工業、旭順東明、皓月等產業鏈重點企業與常州大學懷德學院、省靖中專校開展座談交流。“企業列出需求清單,院校提出供應清單,合力破解瓶頸制約。這種精準的人才培養和供給模式,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靖江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說。 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專家智庫等各類資源也主動鏈接、主動融入靖江汽車零部件產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葉盛基表示:“靖江不僅在汽車零部件制造上有好的產業基礎,在新能源汽車輕量化、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有關結構件、智能網聯汽車相關電子元器件制造等方面也有很好的探索。” 靖江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產業鏈條延伸,鼓勵企業主動融入上汽、比亞迪、長城等頭部主機廠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向新能源高技術設備領域延伸。發揮產業鏈條配套優勢和海鵬特種車輛、電力叉車、光芒新能源等企業既有市場優勢,圍繞無人智能搬運,起重、牽引、清掃、植保等多種場景,開展車載可視化、AI算法、激光導航等移動計算技術研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