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賽道,泰州殺瘋了!
大海新晨 產業興城智能機器人產業駛入“快車道” 聚力 產水文人
全球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 每四臺機器人就有一臺來自泰州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來自泰州的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展會上大放異彩,該公司展出的機器人能熟練制作爆米花,精準地傾倒飲料和酒水,它們不僅能夠識別訂單內容,還能模擬服務人員動作姿態,F場,雙足人形機器人XMAN-F1還對著觀眾做PPT講解和產品演示,并不時擺出各種酷炫姿勢,成為觀眾爭相拍照打卡的網紅機器人。
零食投喂官
酒保小哥哥
爆米花西施
麻辣MC
出差住酒店,門鈴響起,機器人把外賣直接送到門口; 在餐廳吃飯,機器人從人縫中穿過,把菜品送到餐桌邊; 在醫院,機器人將藥品、標本第一時間送到相關科室…… 機器人不再是科幻電影中的主角,他們已慢慢走進普通人的生活。
“在全球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每四臺機器人就有一臺來自擎朗。作為商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去年落子姜堰經濟開發區,目前一期2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已經竣工投產,經過精密的組裝和調試,今后所有擎朗智能機器人都將從泰州奔赴各自的‘工作崗位’。”擎朗智能生產負責人王雷介紹。
目前,工業和服務類輪式機器人已經相對成熟,人形機器人雖然處于商用早期,但也在不斷擴展應用場景。“我們將依托長三角的產業鏈、供應鏈優勢,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和更新迭代,加速實現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未來計劃在泰州打造包括研發、核心部件生產、整機組裝、應用示范在內的完整生態鏈,目標形成年產值50億元級的產業集群。”擎朗智能董事長李通介紹。
不只是擎朗 圍繞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 一批泰州企業正在各自細分領域發力
在江蘇東華測試的校準室內,技術總監楊豐源專注地盯著屏幕上一組跳動的數據。一旁,由他帶領團隊研發的六維力傳感器標定檢測臺正在進行校準測試。“六維力傳感器是人形機器人的關鍵部件,通過對其精確校準,能幫助研發人員進一步提升傳感器的精度、穩定性等各項指標。公司搶先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研發的六維力傳感器已開始小批量試制。”楊豐源介紹。
從事工業用智能焊接機器人研發的奧龍智能科技剛獲得一項國家專利,該企業解決了工件定位不當和焊接后處理不便等行業難題,能夠針對工件的尺寸和安裝誤差以及熱變形等問題,利用離線糾偏和在線糾偏對焊接軌跡進行修正,從而改善工件的焊接質量。該企業研發生產的智能焊接機器人,廣泛應用于航空、造船、化工、礦山、建筑等多個行業,尤其適用于需要高精度和重復性作業的場合,如汽車零部件焊接等。
憑借技術積累,在機器人產業實現突破的還有江蘇泰隆集團。幾個月前,該企業自主研發出四款高精密減速器,包括擺線針輪減速器、諧波減速器、輪邊馬達減速器以及擺線鋼球減速器。系列產品誕生,標志著機器人用精密減速機打破國際技術壟斷,成功實現了國產化。這些產品可應用于機器人的多個關節部位,如移動機座、運行大臂、代步行走、重載旋轉等。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 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 一個地區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
“下好產業發展先手棋,首要靠創新,讓產學研、上下游、各環節相互協同,形成完整產業閉環,來提升產業發展質效。以機器人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產業,既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需要積極培育的未來產業,相較杭州、深圳等先進地區,我市起步晚、底子薄、人才少,但泰州有工業基礎扎實、應用前景廣泛等優勢。”市科技局副局長馬陽陽表示。
以平臺建設撬動產業躍升成為共識。姜堰經濟開發區建有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泰州智能制造研究院,圍繞人工智能裝備集成技術與機器人虛擬仿真技術的創新應用,建立先進智能裝備研究所和機器人創新應用研究所。泰興高新區以傳統減速機產業為基點,逐步覆蓋智能制造全產業鏈,布局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生產,建設中工高端裝備研究院等公共技術研發平臺,設立產業基金,引進智能機器人應用服務孵化項目,預計兩到三年內實現5000萬元左右產值。
就在一個月前,我市聘請中科工業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日本工程院院士唐政作為人工智能產業鏈首席科學家,數產集團與中科工業人工智能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技術研發、平臺建設、人才培育多方面開展合作。
今年以來,我市持續加強人工智能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政策支撐:摸清薄弱環節,圍繞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等作出系統部署;面向行業前沿領域、重點環節啟動“揭榜掛帥”;在市科技支撐計劃(工業)項目指南中設立專項,鼓勵企業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重大科技轉化,專項資金3000萬元。同時,支持本地高校增設人工智能領域專業,將人工智能相關職業(工種)納入全市緊缺型職業工種目錄,舉辦人工智能產業技能類賽事,2024年以來,全市新增人工智能領域人才4600多名。
下一步 我市將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推進制造業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