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科技成果轉化“加速突圍”
“水系鋅基電池具有絕對安全、綠色環保、低成本等優勢,但鋅金屬負極會受到活性水的腐蝕和析氫反應的影響,在極端條件下性能更差。誰能解決這一難題,誰就能抓住電池領域的下一個風口。”雙登集團前瞻技術總監孫全說。9月11日,在2025江蘇產學研合作對接大會上,雙登集團與復旦大學簽訂協議,將針對圓柱型水系鋅離子電池研發展開攻關。 今年以來,泰州市以企業為創新主體、市場為創新導向,進一步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雙向奔赴”。
如何將企業生產線與高校實驗室精準對接?雙登頗有心得。不久前,企業批量生產中國首款通信低溫智能鈉離子電池,實現了-40℃至60℃寬溫域穩定工作,循環壽命可達4000次以上,解決儲能電池在低溫環境下容量小、充電難、壽命短的行業難題。這一創新突破,就得益于雙登集團與清華大學的產學研合作。 “將生產線上的難題在實驗室解決,把實驗室里的成果帶到生產線應用。”雙登集團副總裁鐘義華說,企業會定期梳理生產中普遍存在的難點和痛點,與高校科研人員交流碰撞,構建起“需求導向—資源整合—成果轉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新型鈉離子電池項目實施中,曾出現實際生產跟實驗室效果不一致的情況,他們和清華團隊多次對配方進行優化調整,才使產品性能達到最佳水平,滿足規模化生產要求。目前,這款鈉離子電池已經在西藏、青海等地進行試點批量應用,海外通信運營商也在進行相關測試驗證。 聯通技術需求與科研資源,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是泰州打造產業創新高地的一把“金鑰匙”。今年,泰州市39個項目獲省產學研合作項目立項,產業領域涵蓋生物醫藥、化工及新材料、汽車零部件、海工裝備、節能環保等,立項數量同比增長30%,為近年來增速最快。 “泰州市主導產業對自主創新及核心技術突破的訴求強烈,通過產學研合作提升研發能力仍是相關企業的首要選擇。”泰州市科技局合作處處長紀敏介紹,打開企業需求數據庫可以發現,技術開發類需求占比61.7%,其中生物醫藥類占比24.9%、裝備制造類占比28.5%、新材料類占比22.1%。同時,“技術+管理”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增長顯著,大量企業正從單一技術獲取向創新能力建設升級轉變。 在轉化鏈條的另一頭,新型研發機構作為技術成果的“輸出方”,其“聚企聚才、提級提效”的作用正不斷凸顯。
“概念驗證中心是提供成果轉化的平臺,如同橋梁一般,一端連接科研成果的供給,一端連接企業的需求。”北大醫學泰州創新中心主任萬有表示,該中心建立了系統化的概念驗證流程,整個流程由五大支撐平臺(生物醫學分析儀器平臺、創新藥物研發平臺、概念驗證平臺、臨床研究平臺和疾病動物模型平臺)共同保障實施。以臨床研究平臺為例,該中心已協助12家藥企的20余種創新藥與醫療器械品種在北大醫學附屬醫院開展臨床試驗。 致力于解決高校成果不敢轉、不會轉及不能轉等一系列問題,該中心已經開展兩批共16個項目的概念驗證,產出高水平研究成果4篇,申報知識產權2項,其中“非血脂依賴的抗動脈粥樣硬化單克隆抗體藥物”“新生兒腦功能”“多能干細胞體外高效分化人類胰島”等多個項目正對接進行落地轉化。 針對科研成果的轉化,泰州市鼓勵企業采用技術合作、技術轉讓、技術入股、合作建廠等多種模式推進。下一步,泰州市將探索“概念驗證+撥投結合+投資基金”全鏈條支持的重點科創項目培育機制,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和生態,實現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泰轉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