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綠色農業擦亮鄉村生態底色
盛夏季節,走進位于泰興市的江蘇洋宇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標準化生豬養殖區干凈整潔,絲毫沒有傳統豬場常有的味道。養殖場旁邊的桃園和梨園果實滿枝,成群土雞在樹下啄蟲覓食,遠處綠油油的水稻在風中搖曳。
作為國家生豬活體儲備基地,洋宇公司2024年生豬出欄量達11萬頭,年產值突破3.5億元。經過13年的實踐探索,公司成功構建了以“豬-沼-果蔬糧”為核心的高效生態循環農業體系。公司董事長唐紅新介紹,廠區產生的糞污經發酵產生沼氣,沼氣用于發電,電量除滿足企業自用外還可并入電網創收;沼液進入氧化塘經生物降解后,直接用于農作物的施肥灌溉;沼渣、干糞、秸稈、蔬菜尾菜等則用于生產有機肥。 近年來,泰州市持續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畜禽和水產養殖污染治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廢舊農膜和農業投入品包裝物回收利用等工作,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助力綠色農產品生產和農村環境提升。 2023年9月1日,泰州市出臺全省首部專門規范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規——《泰州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條例》。在該條例引領下,近兩年來,泰州市陸續制定發布10多項地方標準,借助立法與制度推動,形成“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農業生產新模式。
畜禽糞便是造成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方面,泰州市積極引導畜禽養殖戶配套建設與規模相適應的糞污收集、處理及利用設施,鼓勵支持養殖戶采取糞肥還田、制取沼氣、制造有機肥等方法,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同時,引導養殖戶科學確定養殖品種、規模、密度和養殖方式,推廣標準化、生態健康養殖技術,推進養殖尾水有效治理,加強養殖水環境監測,全方位推動農業綠色轉型。 “只需提前一天電話預約,供銷社的配送車第二天便會將農資送上門,還有技術員隨行提供現場指導,真是太方便了。”泰興市濱江鎮金桂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桂明稱贊道。
泰州市供銷合作總社經濟發展處處長馬正國介紹,泰州市建立了綠色農資集采統配體系,重點推廣生物農藥和有機肥料,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同時,依托基層服務網點,各地積極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等專業化服務,幫助農戶實現科學用藥、精準施肥。目前,全市農藥實際使用量全面下降,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90.6%,居全省前列。全市現擁有獲證綠色食品403個、綠色食品企業203家,認證有機農產品60個、有機農產品生產企業16家,此外還有農產品地理標志11件。 “以前田邊隨處可見農藥瓶、廢舊薄膜,還有臭氣不時散發出來,嚴重影響村莊環境。現在農業廢棄物都被回收了,整個莊臺清爽多了。”興化市種植大戶王有才說。 如今,泰州市已構建起覆蓋市、鎮、村三級的農業廢棄物回收網絡。全市共設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網點646個、廢舊農膜回收網點465個,今年上半年回收量分別達1215件、317噸。興化市還將水產養殖包裝廢棄物納入回收處置范圍,已建立回收網點103個,累計回收237.02萬件。回收過程中,泰州市采用“有償回收”“以舊換新”等激勵措施,顯著提升了農戶參與的積極性,推動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截至目前,全市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入選數達109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