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上市!為什么要上市?
9月4日,距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不到10天,雙登股份全球研發總部(新型儲能零碳產業園)在姜堰經濟開發區開工。其定位為“零碳技術創新高地、全球人才集聚平臺”,聚焦“AIDC智算中心儲能”核心領域,持續深耕“綠電+儲能”技術迭代,構建“研發突破—產品迭代—產業賦能”閉環生態,打造零碳理念踐行樣本。
資本賦能 上市企業更易抓住機遇布局產業 在未來競爭中贏得主動
如果把企業比作 一條奮力上游的“鯉魚” 上市可謂那道決定命運的“龍門” 躍過去 企業便從默默無聞的“池塘” 游向資本市場的“大海”
合規審查 倒逼內部治理 企業上市 遠不止募集資金、擴大影響力 其本質是 從“自治主體”到“公眾公司”的 深度重塑 “擬上市企業通常都稱得上是行業內的‘尖子生’,但‘尖子生’也有不足的地方。上市過程本身也是推動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合規的過程,涉及環節都如同嚴格的標尺,驅使企業走向更高層次的規范化。因此,企業上市是一場對企業全面、深刻、嚴格的合規洗禮和提升驅動。”市政府副秘書長韓潮說。
合規,是企業獲取資本市場“入場券”的“前置門檻”。對于老企業而言,上市就更是推動其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重新煥發青春活力的“強引擎”。 成立于2011年的雙登股份是典型例子。其在發展之初便將上市要求視作倒逼經營合規、質態提升的核心檢驗標準”。公司上市后將精準聚焦東南亞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建設、研發中心技術升級、海外市場深度拓展,以資本賦能技術創新和全球化布局,致力成為彰顯“泰州制造”品牌影響力的標桿企業。 上市也是一次管理重塑的過程,倒逼企業內部治理現代化。尤其是對民營企業,上市必須建立起以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審計委員會)、高級管理層“三會一層”為核心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提升企業管理、決策水平,進一步增強“掌舵能力”。
多重利好 鍛造“躍升優勢” 企業成功上市后 在得到資本支持基礎上 還會獲得多重利好 更多要素資源 相互關聯、相互強化 共同織就企業躍升綜合優勢
“與依賴銀行貸款或私募融資相比,上市融資具有成本更低、規模更大、可持續性更強的顯著優勢。上市公司還可通過增發、配股等方式實現再融資,建立起長期穩定的資本補充機制,助力研發創新、市場擴張、產能提升等關鍵領域。”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張健羽說。
位于中國醫藥城的荃信生物極具代表性。該公司2024年以“自免第一股”身份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募集資金約2.39億港元;今年8月再向專業機構配售500萬股,募資約1億港元。公司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實現收入2.06億元,同比大增359.69%。
在泰州 眾多上市企業爭相借助資本力量 實現“撐桿跳”
上市帶來的品牌增值效應同樣不可小覷。公開上市本身就是一個強大的信任背書,可大幅提升企業公眾認知度和品牌美譽度,極大增強消費者、供應商和合作伙伴的信心。
掛牌上市14年的精鍛科技已唱出一幕“精彩大戲”:國內,在泰州、天津、寧波、重慶、上海布局產業基地;海外,在泰國、日本、新加坡和法國設立分支機構,汽車零部件合作伙伴涵蓋奔馳、奧迪、寶馬、福特、特斯拉等眾多汽車品牌。 此外,人才吸引力提升也是企業上市收獲的重要紅利。上市公司可使用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等工具設計更具吸引力的“薪酬包”,將人才利益與企業長期價值緊密綁定,實現雙向奔赴。
資源整合 完善產業生態 企業上市的本質 是優質資本與優質項目 緊密結合
“必須從戰略高度審視企業上市工作,抓企業上市就是抓募投項目,就是抓項目建設中層次高、帶動強、效益好的關鍵一環,也是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三個大抓’的重要一招,這些好項目本身有助于提升整體產業生態。”韓潮說。
風生水起的“中國醫藥城板塊”是最生動的注腳。該板塊現擁有9家上市企業,募投資金約83.4億元,目前總市值約544.9億元,其募投項目不斷為園區醫藥產業補鏈壯鏈延鏈。 佐劑被稱為“疫苗芯片”。作為全球少數幾家有能力研制及生產全系列新型佐劑的“牛企”之一,瑞科生物成功實現對“卡脖子”技術的巨大突破。2023年公司作為“新型佐劑疫苗第一股”在港上市后經緊鑼密鼓建設,如今總建筑面積超10萬平方米的HPV疫苗產業化基地項目已建成,可年產2000萬劑九價HPV疫苗。 進入資本市場后的金迪克也在全力推進新項目。公司新建新型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車間項目,總投資6億元,設計年產能為3000萬劑四價流感疫苗,目前已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 同樣,邁博太科上市募得的1.5億美元,也主要被投入研發、產業化等項目。目前,新增產線已全部投產,產業化項目已竣工并通過GMP審查。今年1至8月,該公司開票銷售3.49億元,同比大幅攀升76.3%。
上市是起點,不是終點 融資是工具,不是目的
值得關注的是,上市企業正以強大的資本實力和資源調配能力,通過并購重組、戰略合作、股權投資等方式整合產業鏈企業,成為重塑產業格局、提升產業生態的重要力量。 華達科技上市后收購恒義工業,上馬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擴產項目。目前該項目已建成,年產新能源客車電池箱零部件產品40萬臺(套)、新增銷售收入8億元。 康為世紀與相關基金、投資公司等攜手成立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重點投向生命科學、生物制造、診斷和基因細胞等前沿領域,探索發現新業務增長點,不斷提升持續競爭力。 我市多家上市公司正積極尋找機遇,向上游延伸掌控核心資源與關鍵技術,向下游拓展打通渠道與終端服務,橫向聯合互補型企業強化協同效應,最終實現價值鏈整體躍升。 “這樣的整合,不是簡單的規模擴張,而是有效打通產業鏈‘堵點’與‘斷點’,構建協同共生、韌性安全的產業環境。這有助于上市企業形成‘鏈主’效應,系統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創新成果擴散,進而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集約化邁進,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區域經濟集群式發展。”張健羽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