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構建產業協同“橋頭堡”當好上海產業生態“黃金配角”
這個火熱的夏天,泰州市姜堰區經濟升騰著新的澎湃動力。 瞧,“卡脖子”的船用低溫絕緣膠合板,成功通過嚴苛測試;中國商用機器人原地掉頭、橫移、動作“絲滑”…… 核心技術、獨角獸、大塊頭,一個又一個關鍵詞,折射出姜堰經濟發展“穩”的態勢、“進”的動能、“暢”的加速,高質量發展成色十足。作為泰州市的東大門,也是融入大上海的“橋頭堡”,姜堰區主動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全面承接上海“溢出效應”,構建“能力互補、價值共創”的產業共同體,努力當好上海產業生態的“黃金配角”。 最新出爐的泰州市經濟半年報,從不同角度勾勒出姜堰區產業協同發展的軌跡。1至6月,姜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8.33億元,可比增長6.4%,分別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增速列泰州市第一。 完美聯動,“姜堰制造”填補亞洲空白 走進剛剛投產的姜堰區張甸鎮的江蘇威斯朗新材料有限公司“威斯朗新材料”項目生產車間,熱壓、冷壓、砂光、切割等多道工序的大型自動化生產線已經成型,各道工序之間均由輸送帶鏈接,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 “經過數月時間的不懈努力,公司絕緣箱膠合板項目已經完成設備的安裝調試。這種船用低溫絕緣膠合板,全球僅有4家企業能生產,而LNG運輸船(液化天然氣船)是國之重器,生產這種膠合板技術長期‘卡脖子’。” 公司總經理王紅兵還告訴記者,突破這一關鍵技術,就是公司主動對接中國最大、全球知名的LNG船制造商、上海滬東中國造船廠。兩家科研人員自主攻關,反復試驗,研發出性能優于國外的膠合板,并通過嚴苛測試。
該類絕緣膠合板能夠承受零下190℃的超低溫,這不僅為國內造船業提供了穩定可靠的國產化替代,更是實現了“上海總裝、姜堰配套”的完美聯動。眼下,威斯朗新材料正在積極申辦歐盟GTT認證,即將成為全球第五家生產企業,將填補國內乃至亞洲在該領域的空白。 “全面投產后,年產值將達2億元。我們還將積極上馬二期、三期項目,力爭年產值突破5億元、納稅1500萬元,為國內LNG船舶業發展以及地方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王紅兵滿有把握地說。 如今在姜堰區,和威斯朗企業一樣,做上海企業配套的不在少數。近年來,姜堰區打破行政邊界約束,通過人才柔性流動、資本跨域配置和平臺共建共享,將上海的“實驗室創新”轉化為姜堰發展的“現實生產力”。姜堰區在上海浦東臨港核心區設立了“姜堰高新區離岸創新中心”,目前已有30多個來自上海的科創項目在此孵化。其中晟源機電的智能機床集成平臺和英博科技的智能機器人監控系統兩個項目,已經在姜堰成功“畢業”落地轉化。 “完美聯動,構建‘研發——中試——量產’的協同閉環,相當于姜堰在上海黃浦江邊開了個‘窗口’,實現了姜堰上海兩地雙贏。”姜堰區副區長冒云道出心里話。 協同開拓,創新發展激活新增長點 姜堰位于蘇中之中,承南啟北,襟東連西,是鏈接上海都市圈的節點城市,同時也是上海繽紛靚麗的“后花園”,更是協同發展的“強磁場”。 姜堰與上海的協同,不是簡單的產能轉移,而是共同開拓產業跨界聯合的“藍海”。上海孕育了大量創新企業,借力起跳,姜堰區加緊布局“獨角獸”企業,致力搶占發展的新道。專門出臺《科技創新項目撥投管理辦法》,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也是中國商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獨角獸”。在全球擁有80多個運營中心,業務覆蓋全球600多個城市及地區,總出貨量已超10萬臺,在大數據、算法等方面也擁有最多的數據和經驗積累。目前擎朗智能有一千多項專利,是行業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的主要參與者。 去年,該公司相中姜堰,看中姜堰制造業的實力和營商環境,把超級智造基地放到了姜堰。“一期廠房于2024年第二季度建成投產,截至年底生產了4000多臺,銷售額3000多萬元。今年計劃每個月產能在600到1000臺之間。”泰州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廠廠長王雷告訴記者。 當下,該集團又在謀劃二期工程,整體投資大概在35億元,構建智能機器人生產制造、創新應用產業基地,引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過來進行集聚效應,推動區域智能機器人產業勃發,形成50億的產業規模。
近年來,姜堰區引入上海高能級平臺,全力推進與上海智能制造功能平臺公司(依托上海交大)合作共建“長三角精密制造產業研究院”。這個平臺直接嫁接上海的頂尖研發資源和人才,為本地企業提供關鍵技術攻關和孵化服務,目前已吸引10多個上海地區科創人才項目落戶。 與此同時,姜堰區還創新開通了上海、太倉、南通的集裝箱航線,充分發揮內河港——姜堰港的優勢,去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5萬標箱。打通融入大動脈,讓“姜堰節點”加速鏈接上海都市圈,讓“上海后花園”煥發全新發展新動能。 承接轉移,精準發力注入強勁動能 “聚集上海有外溢需求,姜堰有承接基礎和延展空間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打造讓上海科創項目來了就扎根的‘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讓更多科創項目在姜堰實現‘從0到1’、‘從1到100’的突破性飛躍。”姜堰區商務局局長紀小斌一語道破天機。 走進泰州市申能新能源汽車驅動定子項目在建現場,火熱的建設場景讓人目不暇接。這個項目是姜堰區建立跨區域的產業聯盟等機制下催生的一個“大塊頭”項目,總投資106億元, 2024年12月,一期項目正式開工,目前一期廠房已開工建設,預計年底主體竣工。項目依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結合姜堰區的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旨在打造高端驅動定子生產基地。 該項目年產新能源汽車、航天飛行器等高端驅動定子140萬臺,年開票銷售155億元,稅收6.4億元,目前一期廠房已經開建,年底就能主體竣工;科創板上市的正帆科技在姜堰投資生產超高純特種氣體輸送裝備,項目達產后,年銷售20億元。 該項目是姜堰區承接上海產業轉移、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成果,有助于推動當地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通過與上海的深度合作,項目整合了長三角地區的產業鏈資源,提升了區域產業協同能力。
近年來,姜堰區致力打造上海產業互通承載地。發揮姜堰產業門類齊全的制造優勢,辦好產業投資說明會、進博會、招商對接會等系列滬姜活動,緊密跟進上海投資項目,促進姜堰企業、產業、園區與上海深度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合作雙贏。 守得云開見明月。姜堰區從“承接轉移”向“協同共進”升級、從“節點聯通”向“樞紐賦能”升級、從“項目對接”向“系統協同”升級。一批后勁足、潛力大的項目“接二連三”落地,形成了產業矩陣。 未來,姜堰區將以更大政策紅利惠及企業,著力構建更加高效的政務生態、更有溫度的服務生態、更穩定的法治生態,讓企業“落得快”、“長得好”、“走得遠”。 鏈接上海都市圈,當好上海“黃金配角”,千億姜堰的未來一定更加精彩。
|



